□本报记者 张 瑜
每年的12月3日为“国际残疾人日”,今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为“打破障碍,敞开大门:建设包容所有人的社会”。在“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昨日,副市长周文彬带领市残联工作人员走访慰问了我市部分贫困残疾人家庭。
在双凤镇勤力村有这样一对特殊的兄妹,双双先天残疾。哥哥今年13周岁,患共济失调,智力正常,但失去平衡功能无法正常行走。妹妹3周岁,患有脑发育迟缓,运动功能障碍。如今,母亲全职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全家仅父亲在外打工赚钱,作为低保边缘家庭,现每月享受生活补助。记者了解到,虽然哥哥已经到了学龄期,但无法上学,目前两兄妹几乎每天都在市残联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兄妹俩的母亲告诉记者,两个孩子每月康复费用高昂,他们这样的家庭根本负担不起,全靠我市的好政策,他们才有机会都能接受训练。目前兄妹俩分别享受1600元/月和4000元/月的康复训练补贴,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市残联还给予矫正鞋的补贴。慰问组为这个家庭送上了慰问金和生活用品,还为妹妹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辆特制的儿童轮椅。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轮椅使用方法,今后妹妹可以坐在轮椅上自由行动,还可以在轮椅上吃饭、玩耍,无需家长一直抱着,为需要照顾两个孩子的妈妈减轻了负担。
家住沙溪镇的杨卫斌重度残疾,家中父母都已80多岁,女儿还在上学,只有妻子在外打零工维持生活。慰问组与杨卫斌一家人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女儿的学习情况,并送上了慰问金和生活用品,让他们对未来抱有信心和希望。
近年来,市残联紧紧围绕实现残疾人全面小康、实施残疾人幸福工程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加快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
康复救助工作关乎残疾人生活质量,市残联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在全市建成了以市残联康复中心为龙头、社会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服务为基础的“三位一体”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市残联为46名儿童发放康复训练补贴95.4万元,为3名听障青少年发放人工耳蜗补贴18万元,为9名肢残人发放安装假肢补贴3.48万元,为13名肢残人发放矫形器补贴3.98万元。
为保障残疾人生活,解决残疾家庭后顾之忧,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实现了“全覆盖”。近年来,市残联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针对残疾人的特殊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涵盖残疾人基本生活、康复、托养、教育、就业等方方面面,使全市残疾人尤其是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为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让残疾人融入社会、自立自强,市残联积极打造残疾人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技能比赛“三合一”服务平台,大力扶持残疾人创业,探索残疾人就业服务社会化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