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模式示范全国
陆留生昨接受《经济日报》专访,介绍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推进的创新做法和工作成效
陆留生正在接受《经济日报》“对话”栏目采访。
本报讯(记者 薛海荣 文/图)我市“三农”工作引起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国家级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昨天下午,《经济日报》“对话”栏目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市委书记陆留生,重点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推进作了现场采访。市委常委王永林出席活动。
韩俊指出,太仓市“三农”发展不仅取得了骄人业绩,而且为全国树立了样板。太仓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很高,太仓是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之城、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之城。太仓发展经验很有针对性、很有推广价值,它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如何协调推进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近年来,太仓的发展履行了在工业化、城镇化超前发展的同时,确保农业现代化不滞后,确保农业现代化的水平不低于工业化、城镇化的水平,确保公共服务真正实现一体化这一历史重任。
陆留生指出,近年来,我市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好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基础上,把大力发展农村“五大”合作组织作为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其中,劳务合作社、合作农场、粮食银行开创了全国先河。目前,全市已成立各类合作经济组织675个,入社农户达12万户次,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比例为96%。农村“五大”合作组织的发展是我市一大创新实践和特色,激发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建立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农民分享更多收益的长效增收机制,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共同富裕,实现了“三化同步”目标。
陆留生指出,我市在2006年提出了“1+7”园区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围绕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坚持“空间集结、用地集约、设施配套”的规划理念和“产业集群、资金集聚、技术集成”的开发思路,建设农业产业园区,为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积累经验、树立典型。2010年,在市、镇两级农业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我市提出了市、镇、村三级联动打造现代田园城市,形成“园区+村级基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态势,扶持村合作农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主力军。2010年,我市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并于2011年被评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012年,我市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陆留生指出,我市突出富民、强村、发展现代农业三个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集体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去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540元,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比一直保持在1.8:1以内。村级平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82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508万元,年均增长35.4%。同时,我市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放到突出位置,如今,我市城乡一体政策框架基本建立,城乡规划有机融合,城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就业保障城乡一体,城乡公共服务日趋均等。
今年4月,全国“三化同步”发展经验暨太仓实践研讨会在太召开。我市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特色做法,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称赞。
城厢镇东林村党委负责人也接受了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