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太仓日报
夏收、秋收时节,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收集秸秆,可促使农民年增收300多万元——
免费收购让秸秆变成香饽饽
顶新环保科技公司工作人员堆放刚刚收集回来的麦秸秆。
□记者 周 琦/文 计海新/图
眼下又到了夏收夏种季节,然而,一个令人头疼的老问题也随之而来:麦快收完了,秸秆怎么处理?为防止焚烧秸秆现象死灰复燃,我市出台了《关于做好2012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禁止露天焚烧工作的通知》。
那么,“禁烧”之下,秸秆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近日,记者来到双凤镇庆丰村采访,发现了一条“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绿色产业链条,以前让乡亲们挠头的秸秆在这里却变成了“香饽饽”。
秸秆不烧掉“打包”带走
在庆丰村万亩水稻(小麦)基地,联合收割机前脚刚走,田间打捆机便开进农田,在田间往来穿梭,身后还不断吐出一捆捆整齐的麦秸,紧接着又有农用车逐捆装车运走。
“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免费回收麦秸秆,我们省事多了。”附近的种粮大户告诉记者。
“秸秆本身就是一种能源,如果能综合利用,就能变废为宝。”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于今年4月下旬,是苏州首家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由10多户农户发起。合作社与顶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组织社员从事秸秆收购、加工、销售工作。
夏收、秋收时节,合作社派出成员组织农户收集秸秆,并统一加工成柱状生物能源颗粒销售到电厂、公司做生物质燃料,年可生产秸秆固体燃料8500吨,消耗1.8万亩的农作物秸秆,促使农民增收300多万元。
进一步推广仍困难重重
“回收成本太高导致农民对此积极性不高,最终使得秸秆回收企业坐等农民送货上门的收效甚微。”合作社总经理汪雪良说,收集2吨秸秆,五六个劳动力要一天时间。一吨麦秸卖到300元,农民没有多少利润可言。
据悉,目前秸秆利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秸秆原料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生产要求,秸秆综合利用存在许多技术瓶颈等。
如何才能推而广之?我市对此也正在进行不断探索。据悉,目前本市秸秆加工利用企业收购本市农作物秸秆的,市财政对该收购企业给予120元/吨的补贴,并对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考核,与评先创优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