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太仓日报
从50万马克到资产总额超过120亿元
新区德企“块头”迅猛长大
□记者 周 斌
■ 新区投产的160多家德资企业中,有6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 截至今年一季度,这些规模德企的资产总额超过120亿元,平均每家规模德企的家底约2亿元。
从最初的50万马克到今天规模企业的资产总额超过120亿元。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新区德资企业的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是规模德资企业的成长速度令人欣喜,其“块头”越来越大,竞争力越来越强。
规模德企“家底”超120亿
1993年,第一家德企——克恩-里伯斯落户新区时,投资规模仅为50万马克,员工不足10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公司现已成为一个拥有6家工厂和1个培训中心、固定资产超过8亿元的企业集团。紧随其后的世界轴承巨头——舍弗勒公司首次在太投资时规模也只有2000万美元,经过多次的增资扩股,目前公司在太的投资总额已达3亿欧元,成为目前苏州地区最大的德资企业,今年公司的产值有望突破60亿元。
从“小不点”到“大块头”,德资企业在新区的发展稳健而迅速。据新区企管局统计,目前投资新区的160多家德资企业中,有6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截至上月末,这些规模德企的资产总额超过120亿元,同比增长25%,占整个新区规模企业总资产的25.5%。今年前4个月,规模德企实现产值超40亿元,同比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产值在全区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远高于规模工业平均增幅,而对规模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100%,也就是说,德资企业贡献了新区规模企业全部的产值增长。
企业效益保持高位增长
5月21日,总部位于德国安斯巴赫市的精密注塑商——裕克施乐集团投资的裕克施乐塑料制品(太仓)有限公司新厂落成投运,该工厂也是其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公司负责人透露,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销售猛增了160%,从上一年的2.7亿元激增到去年的7亿元,随着新工厂的竣工投运,今年公司产值更是有望超过10亿元。增速同样令人瞩目的还有世界最大数控钣金机床制造商——德国通快集团在太投资的通快(中国)有限公司,去年该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增长了100%,营业额超过15亿元,中国成为通快在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依托技术、市场和品牌等方面的诸多优势,新区德资企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即便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工业效益增速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德资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仍旧保持了高位增长。截至4月底,全区规模以上德企实现利润总额超3亿元,同比增幅超过25%,占到全区规模企业利润的“半壁江山”。另一方面,规模德企的平均成本费用利润率为9.4%,远高于新区的4.9%和全市4%的水平,显示出超强的盈利能力。
资源利用效率领跑行业
在对德合作的近20年间,新区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区域发展的两大引擎,着力引进以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保理念新、产出效率好著称于世的德资企业。正是这一明确的发展理念和路径,在总量高位增长、效益显著提升的同时,以精密机械和汽车配件为主的新区德企在资源利用方面的表现同样出色。
记者从新区环保分局了解到,在能源利用方面,尽管新区德企总数超过160家,但累计用地只有2000多亩,而亩均投资额达50万美元,亩均利税近60万元,人均产值超70万元。在能耗方面,规模德企的综合能源消费量尤为突出,61家规模以上德企首季的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530吨标煤,仅占全区规模企业综合能耗的8.7%;单位产值能耗为0.0208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0.02%,仅为全区规模企业单耗的28.6%、全市规模企业单耗的4.1%。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首季规模德企的劳动生产率为人均26.3万元,大大高出全区和全市的人均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