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新京报
■ 社论
全国的预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需要列出统一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且制定明确的细节公开的标准,从制度层面推动“三公”公开的步伐。
湖南湘潭县易俗河镇政府因媒体记者的信息公开申请而公开了该镇“三公”经费的情况,该信息被记者发布到微博上,该镇党委书记贺玉良表示“我们并不想做中国第一个主动公开三公消费的乡镇”。(5月18日《潇湘晨报》)
“三公”经费公开进展不畅,备受公众关注。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要求中央部门在2011年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总额和分项数额的基础上,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数量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等。
一面是中央在为预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积极部署推进,一面是一些基层政府并不愿意在“三公”经费公开这件事情上出头。这种尴尬应当通过修改预算法及实施条例并出台明确的全国各级政府“三公”经费公开时间表和路线图来打破。
湖南湘潭县易俗河镇政府尽管是在“非常规”的形势下公开了该镇“三公”经费情况,公开的经费中也存在不够细化不够透明的现象,但舆论仍然给予了肯定。只是该镇党委书记却说出了很多地方官员的心里话。在现实语境下,谁也不愿意当“出头鸟”,避免一上来就成为众矢之的。
除了这种顾虑外,“三公”经费公开“不利于”工作则是现实问题。2010年,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就公开了所有财政开支信息,被称为中国“裸晒第一乡”。据媒体报道,白庙乡公开财务支出后,细到公务接待的每一顿饭花了多少钱、都是谁吃的,结果有些领导不来了,申请经费也难了。
再看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的路径,或许可以找到破解这种谁也不愿意做第一个的困境。去年是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各部门陆续公布了“三公”经费决算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
中央部门在统一迈出了第一步后,针对去年公开工作的不足,国务院今年提出了公布内容细化的要求,可以看出,在预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上,中央政府努力从制度上统一步骤和安排,循序渐进地向前推进。
和中央部门的统一相比,地方则羞羞答答,只有四个省市公布了“三公”经费,如果地方政府采取这种连步子都不想迈出去的心态和做法,预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如今中央部门还需要在细节公开方面率先垂范,如此必然对地方政府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也能为地方“三公”公开树立信心。
包括预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在内的政府信息公开,要打破“谁也不愿迈出第一步”的阻滞,全国的预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需要列出统一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且制定明确的细节公开的标准,从制度层面推动“三公”公开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