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吨煤粉炉改造后噪音明显偏高,周边群众很不满意。为此,宏达集团采取技术治噪、环保隔噪等手段根治噪音——
降3分贝噪音花了300万
太仓日报 □记者 徐盛兵
■2009年,宏达集团完成了130吨煤粉炉改造,但在改造中新上的2台磨煤机和1台引风机成了“噪声源”,使得厂界噪声峰值为53分贝,夜间偏高3分贝,戚浦塘对岸的居民晚上难以入睡,意见很大。
■不能让老百姓生活在刺耳的噪音中!宏达集团专门成立了噪声减排技术攻关小组,并通过新设立三道屏障及隔、消、吸“三步曲”,公司噪声实测数据已低于50分贝。为了这3分贝的超额排放量,公司累计投入了300万元。
“原来的声音响得不得了,夜里也是轰隆隆的,我们都难以入睡。现在好多了,虽然响还是响,但毕竟能睡得着觉了。”住在宏达集团河西岸的村民表示。
村民们或许不知道,当初为了治理超出标准的3分贝噪音,宏达集团先后花去了300万元。“只要能让老百姓满意,花多少钱也值。”宏达集团董事长黄耀臻说。
缘起>>>
项目改造带来了噪音
2009年,地处沙溪镇的宏达集团在完成130吨煤粉炉改造后,周边居民就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发泄不满,“以前不是好好的嘛,现在这个声音吵得我睡不着觉了”、“是不是设备出问题了”等诸多质疑、投诉纷至沓来。
群众之事无小事。该公司领导层对此高度重视,特地邀请环境监测部门在厂内不同位置、不同距离、不同方向进行现场监测,测定数据显示,厂界噪声峰值为53分贝,昼间低于国家二类标准,但夜间偏高3分贝,对人耳有轻微刺激。通过数据分析,监测人员随即锁定主要噪声源就是煤粉炉改造中新上的2台磨煤机和1台引风机。磨煤机是煤粉炉专用配套设备,在其转动磨煤时,内部重达20吨的钢球与煤块挤压研磨会发出强烈的撞击声。由于磨煤机位于主厂房内西北侧,该方向的一定角度为空旷地带,高频声波穿过厂房正好定向传播至戚浦塘对岸的居民区。难怪老百姓意见很大呢。
整治>>>
花多少钱也要治理好
“花多少钱也要治理好,不能让老百姓生活在刺耳的噪音中。”公司领导的话掷地有声。为了这3分贝的超额排放量,该公司专门成立了噪声减排技术攻关小组,负责对国内外先进噪声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比对、筛选,负责不同方案的应用性试验,并最终确定技改方案。
“噪声控制其实就是采取隔、消、吸三种办法。”该公司一名技术人员说,技改路线也是把这三种措施结合起来施行,明确技术治噪、环保隔噪的方案。2011年上半年起,该公司在磨煤机、引风机的下方安装减震装置,从源头上减少噪声能量,并切断声波入地传播途径。随后,公司在磨煤机四周用厚达75厘米的钢筋混凝土进行封闭,中间镶嵌两层多孔隔音棉;引风机噪声相对较小,则用双层彩钢板、中夹隔音棉的方式进行隔音、消音。与此同时,公司还在西北角河边种植了数十棵高大的树木,用以吸收声能,并在沿河将原先砌筑的围墙翻高至2米以上。“这些整治的投入累计先后花去了300万元。”公司技术人员说。
现场>>>
厂界声音已经很微弱
4月20日,记者在磨煤机旁和技术人员交谈时基本要靠“吼”,而到了磨煤机西北向30米的河边已经感受不到刺耳的噪音。“厂房内环境嘈杂,经过三道屏障和隔、消、吸‘三步曲’, 到河边还有声音的话,那治理还能算是成功的吗?”技术人员反问记者。
记者还从市环境监测大队了解到,他们最近一次到宏达集团做噪声监测是去年12月,当时噪声实测数据已低于50分贝,符合国家二类标准要求。记者在河对岸的乡村道路上采访了一位村民,这位村民表示,现在好像很久没听到那种震耳欲聋的噪声了。
“为使老百姓满意,我们技术人员费尽了心思。如今达到这样的效果,300万元没有白花。”黄耀臻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