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09年6月的“开胸验肺”职业危害维权事件,2009年8月苏州园区的联建科技因发生137名员工职业中毒事故后,至今仍有员工未彻底解决。目前因职业危害事故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而且因职业危害为诱导的劳资纠纷、仇官仇富、社会矛盾等群体性事件复杂性难以及时解决,给当地政府、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和损失。本文通过对我市企业职业危害状况的调查,提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剖析职业危害的原因,提出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建议,促进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管理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安全健康和谐持续经营。
一、我市职业危害防治现状
我市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共有3004家,员工人数196005人,其中接触职业危害员工32999人。存在职业危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皮革加工业6家,家具制造业6家,造纸及纸制品业13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8家,化学纤维制造业115家,塑料制品业5家,金属制品业35家,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0家,建筑企业45家。2006年至2011年7月,我市发生职业伤害10起(其中有毒职业伤害7起,粉尘伤害3起),因职业危害、劳资纠纷等综合问题引发企业部分员工停工事件6起。职业危害事故教训表明,企业的职业危害防治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直接影响着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构建和谐社会和率先实现现代化,是我市社会和谐稳定必须着力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之一。我市职业危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现状有:
(一)部分企业防治设施不到位
有些企业主见利忘义,为节约成本,没有必要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甚至员工没有培训就上岗工作,许多员工没有掌握最起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屡屡发生的职业伤害事故使人既痛心又震惊。2006年5月7日,某日资企业员工张某某发生职业性急性轻度三氯乙烯中毒事故,当年4月张某某到该公司上班,不到一个月就发生职业中毒事故,其原因何在呢?在事后的调查中发现,该公司因清洗车间清洗工艺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使三氯乙烯浓度严重超标,同时对执法部门开具的整改指令书整改不力,未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从而导致张某某三氯乙烯中毒事故的发生。
(二)有些企业员工不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存在职业危害企业的员工工作基本上从事危险性大、有毒有害作业以及重体力或密集型劳动的工作。有的企业经营者不为员工配备必需的安全防护用品,致使员工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发生比例不断升高。2006年3月25日,一民营企业工人肖某某到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投诉,称其因长期从事汞作业造成头昏、乏力、口中金属味、牙龈发黑等症状。经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职业病科诊断,肖某某尿汞浓度超标。执法部门对该企业进行调查,车间的所有员工体检后又有28人尿汞浓度超标,并经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为汞吸收。调查发现,该厂从1985年开始生产工业湿度计加工至发生事故,企业从未向卫生部门申报办理职业危害有关手续,从未组织员工开展职业健康体检,车间从未进行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使员工职业健康权利无法保障。最终处理结果是企业选择自己关闭。
(三)私营业主无防治意识
目前部分小型私营企业设备陈旧,条件落后,环境恶劣,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员工在拥挤、昏暗、潮湿的车间里生产,在噪声、高温、粉尘污染的环境中劳动。员工所从事的作业场所不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2007年8月16日一蓄电池厂员工对企业职业危害情况向我市安监局进行举报,企业作业场所涂片、球磨、整粉等工段距离近,无隔断,无通风排风装置。经执法部门核查,该企业无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网络、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制度及台帐等,未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检测,无任何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作业条件简陋恶劣。在整改无望后,我市安监局责令该企业于2010年3月关闭。
(四)一线员工无安全保护意识
在调查中发现,员工不知道所从事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危险因素和严重后果,经常违章操作,冒险蛮干。2007年11月7日,一公司员工张某某因职业伤害前往我市人民医院就诊。得知情况后,经执法部门调查发现,张某某于2007年10月6日进公司,在工作期间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对工作中接触的二甲基甲酰胺的毒性没有正确认识,不能够正确使用有效的防护用品进行自我保护。经进一步核查,该公司车间一线作业员工35人,在岗位上经常不戴防毒口罩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中有4人不同程度出现腹痛、便血症状。后因管理者经营等原因,该企业于2009年停产关闭。
(五)受到伤害难以取证
无法进行职业病诊断。员工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难点是职业史不明确、责任单位不明确、员工流动性大,无法进行职业病诊断。对于员工而言,他们的作业环境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短时期、每天长时间作业、高浓度接触有害因素是造成职业病高发的重要原因。发病源头比较集中,诊断和治疗则比较分散,不易发现问题。
不建立职业健康检查档案。有些企业员工流动频繁,职业健康档案几乎没有。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接触职业危害的种类和问题比较严重,即使是发现职业健康损害,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和相应的赔偿。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未检测。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制度是职业危害控制的重要方面,而有些存在职业危害的中小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制度形同虚设,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及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六)员工权益难以保障
部分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尤其是规模小,人数少的企业,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2006年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建筑、市政建设、道路施工、私人作坊式小企业等单位工作的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现象较普遍。劳动合同中有关职业病防治要求的条款是空白,在劳动合同的约定上,由于员工处于弱势地位,对用人单位不敢提出过多的要求,特别是在职业病的防治方面,一是不了解劳动保护方面的内容;二是无法提出合理要求。同时这些企业很少建立工会,个别建立工会的企业,工会也起不到工会应有的作用。
二、职业危害产生原因及对策
(一)职业危害源头关缺失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新改扩建项目未严格落实职业卫生“三同时”,造成职业危害无法从源头把关;在监管过程中,形成“先有厂,后发现,再监管”的被动局面,造成了“政府行政效率低、企业浪费资源、员工受到伤害”的不良现象。
对策: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从2011年1月份开始,我市发改委将全市所有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及时抄报给安监局,安监局根据建设项目是否存在职业危害进行把关,同时从2011年6月1日开始,职业危害三同时工作正式由卫生部门移交给安监部门。针对职业危害监管职能调整后,安监局将进一步做好职业危害源头把关工作,严格落实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
(二)用人单位未履行法定职业病防治责任
按照相关规定,员工依法享有职业危害知情权,但现状是许多用人单位不履行法定职业病防治责任,不履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告知制度,员工特别是农民工也缺乏相关职业危害知识,不能做好自我保护工作,员工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因职业危害在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加上员工“三岗”职业健康体检率低,员工“三级”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不到位,用人单位安全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当企业职业危害问题集中爆发之际企业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对策:要进一步加大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做到持证上岗,提高企业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切实加大职业危害安全投入;指导和培育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建设和员工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努力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企业推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水平,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三)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基础薄弱
目前我市具备从事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职业健康体检的机构就一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健康体检工作技术力量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同时卫生和安监部门等都面临着职业卫生监管人员尤其是专业人员缺少的局面,且基本未配备快速检测和取证工具,职业卫生监管力量薄弱。
对策:要加强职业危害监管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加大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以适应日常监管需要;积极向主管部门申请经费,购置快速检测和取证工具,使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更好地服务于日常职业危害监管工作;提高服务意识,主动和企业联系,了解相关产品和存在职业危害的工艺流程,更好地掌握企业职业危害防治情况。
三、不断创新监管方法
(一)健全监管机制
我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2006-2011年期间每年都制定了我市职业卫生专项整治方案,已经形成了“上下联动、多方配合、齐抓共管,责任共担”的工作局面。目前我市已建立职业卫生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主要有安监、劳动、卫生、总工会、监察等部门参加,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年都开展几次联合执法检查,实行职业危害防治信息即时共享等有效监管机制。
(二)扩大申报范围
对于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基本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开展好职业危害工作的前提要求和基本要求。在抓申报的过程中要突出两个“率”:第一个是申报率,各镇区要督促相关企业加快申报,市安监局定期对各镇区企业申报情况进行通报,达到进一步推动申报工作的目的;第二个是准确率,职业危害申报质量是申报工作的灵魂和关键,否则申报无意义。安监部门要对企业的申报情况进行必要的现场核实,对于瞒报、申报不准确的企业要督促其重新申报,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大检查频次。
(三)开展集中整治
每年要认真排出职业危害重点监管企业的名单,对现有重点监管企业名单适时进行调整,一定要把危害最严重、日常管理又不到位的企业排出来,作为重点监管和整治的对象。在整治中,各职能部门、各镇区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整治活动。电子类企业要突出整治使用“正已烷、三氯乙烯”情况;箱包皮革行业要突出整治使用“三苯、二甲基甲酰胺”情况;电镀行业要突出整治使用“剧毒品、重金属、酸类”情况;木质家具要突出整治“三苯、粉尘”情况;车料加工要突出整治“三苯、粉尘、电镀”情况。要通过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整治职业危害防治突出问题,使职业危害专项整治工作更有针对性。
(四)强化培训机制
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重点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企业负责人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思想认识问题,二是企业负责人的职业危害防治管理能力问题。而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来提高。从2008年3月份开始,我市安监局联合卫生局、人社局、质监局、总工会等部门开展三个层次培训(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企业一线员工)。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是提高企业负责人的思想认识及落实企业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组织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去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好的企业参观交流学习,主要是提升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实际职业危害防治管理能力。组织培训企业一线员工,主要是提升企业一线员工的自我职业危害防治能力。组织三个层次的培训效果非常明显,企业也非常欢迎。
(五)加大处罚力度
对存在面广量大的职业危害企业,通过联合整治、综合监管等措施,大多数企业对存在的职业危害隐患能够及时整改,但也些企业整改不力、或对存在的职业危害隐患根本无法整改,对这类企业要责令限期整改隐患,对无力整改的企业要责令停产或提请政府予以关闭。通过严格执法,一方面有效维护了相关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另一方面有效维护了员工的职业健康权利。
(六)树立典型企业
通过近几年的职业危害专项整治工作,我们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也在积极培育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做得好的企业。2009年培育了江苏东泰聚合材料有限公司为江苏省安全生产诚信企业,2010年培育了我中化环保化工有限公司为江苏省安全生产诚信企业。同时也培育能够参观交流学习的企业,目前培育的企业有皮尔金顿太阳能(我)有限公司、实用动力(中国)工业有限公司。特别是2011年先后组织两次十多家企业去皮尔金顿太阳能(我)有限公司参观交流,与会企业管理人员纷纷表示这类活动收益大,效果好,其中苏州斯迪克电子胶粘材料有限公司得知有参观交流学习情况后,主动要求企业的车间主任级的管理人员都要参加。通过典型引路,参观交流,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方式向安全和谐企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