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立 文/图
最近几天,杨文奎特别忙,以至于一家新势力造车企业的“二把手”上周四到厂里考察时,没能顾上接待,因为他在外地考察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杨文奎忙于两件事,一是新车间的智能化建设,二是完成“报复式”增长的订单。
在谈妥了两条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送走了对方的技术人员后,杨文奎指着办公桌上3个金属配件告诉记者,这种电动车电池包支撑,7月份才开始生产,当时订单是每天270套,不到一个月,已经加到了570套,“很快还会加到1000套,工厂还在边搬迁边生产,真的忙不过来。”
杨文奎是联禾厚普(太仓)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和创始人,联禾厚普是城厢镇一家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近年来一直保持持续发展。
联禾厚普的发展,得益于杨文奎的敏锐与魄力。杨文奎是南郊人,改革开放后,南郊一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很多金属熔炼小企业和小作坊,从事铁、铝、锡等金属的熔炼和粗加工。1994年,做生意积累了一定资金的杨文奎也开办了一家这样的作坊式工厂。
10多年前,杨文奎的厂拆迁了。他开始建设新厂房,同时还面临两个选择:出租新厂房收取租金,还是继续开厂自己经营?
杨文奎告诉记者,当时特别难下决定,新厂房面积9000多平方米,如果选择将厂房出租,租金一年有好几十万,还能不断稳定上涨,全家人都能生活得很好,而且不少同时代的创业者已经做了这样的选择;继续开厂的话,意味着要冒很大的风险。思来想去,最终他选择了继续开厂。
2013年底,杨文奎的新厂房建成了,但他并不是简单地将原来的金属加工厂规模“放大”,而是选择在汽配行业“二次创业”。虽然汽配对生产的要求比熔炼、粗加工高很多,工艺也复杂得多,但大体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冶炼有很多相似之处,容易上手。另外,当时汽车产业发展快,特别是高端汽配行业的市场前景较好。
这时,正好有一个机遇摆在他的面前,上海有家汽配公司有意将工厂设备、新产品、新技术一起整体转让。经过反复考虑后,杨文奎决定买下这家公司。为了达到新产品的生产要求,除了收购的设备外,还要采购一批压铸机、五轴加工设备、车铣设备,以及引进三坐标检测仪、清洁度检测仪、粗糙度仪等系列设备,并且建设技术中心,成立了现在的联禾厚普。杨文奎说:“当时压力确实大,新产品市场前景不明,却先背上了一大笔债务。”
好在杨文奎挺过了这一关,几年来,联禾厚普的业务蒸蒸日上,成为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博世华域等公司的供应商,年销售额超过一亿元。
全力打造智能车间
随着新厂房在今年建成,现在的联禾厚普拥有了西部的老厂房和东部的新厂房。老厂房是单层的标准厂房,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新厂房共两幢,都是三层,建筑面积达到了2.6万平方米,新厂房项目也是苏州市重点项目。
记者走进老厂房发现,两三年前引进的一批五轴加工设备全部不用了,一旁堆放着一些半成品;再往里点的三排设备中,有一排停用了,几位设备安装人员正在拆除设备。杨文奎说,这些设备拆下来将安装到新厂房。
老厂房的西部是压铸车间,这里又是另外一种景象,旧设备照常生产,7台新设备刚刚安装好。杨文奎说,以后整座老厂房都将进行压铸生产,趁着这次新厂投用之际,公司引进了7台全新的压铸机。和旧的压铸机相比,新机的稳定性更高,每台的产能将从每天1600件提高到2500件。此外,公司还将引进1250吨、1600吨的压铸机各一台,和现在的350吨、500吨压铸机相比,能生产的产品规格要大得多,公司的产品线也将更丰富。
走进新厂房,迎面就是7台崭新的设备,再往里走,则是从老厂房搬来的设备,有的正在安装,有的已经投入使用。杨文奎说,以后两幢新厂房的1楼和2楼都是生产车间,3楼是装配、检验用房和仓库。公司还将引进30台先进的五轴加工设备,目前新购的7台来自两个制造商,公司将对这些设备进行对比,再确定剩下的设备用哪个厂家的。
杨文奎说,新厂房有三个特点,车间恒温、数字化、智能化。车间恒温能极大提升工人的工作环境,而且公司生产的是精度很高的铝合金部件,铝合金的热膨胀系数较大,车间恒温后能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的精度和优良率。公司在旧厂房中已经完成了数字化建设,各台机器运行情况、产品检测情况、总体的生产情况等都能进入系统,并同步显示在大屏上,一目了然,新厂房中的设备只要接入系统就可以了。待新设备、搬迁的老设备都转起来,就要进行智能化改造。
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
杨文奎告诉记者,改造完成后,联禾厚普的车间中,10多条生产线的上下料都将由沿着特定轨道运行的智能小车完成,所有的设备机器都由机器人自动加工,工人只要巡查管理好设备即可,一名工人可以同时管理好几台机器。现在,公司已经订购了几十台机器人,设备也都预留了智能化改造的接口。
杨文奎选择将车间智能化,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招工有难度,尤其联禾厚普需要的熟练技术工人,招聘并不容易,流动性也大;二是智能化生产能有效降低人工成本。他举例说,公司将生产一种新产品,需要上3条新生产线,除了普通设备投资外,还需要引进配套的机器人及上下料的智能小车,智能化这部分的投资大约需要300万元,但操作工的数量可以从22人降到6人,人力成本极大下降,300万元的智能改造投资大约2年就能收回。
与数字化、智能化同步变化的,还有公司的产品结构。联禾厚普刚成立时,产品主要是汽油、柴油发动机的配套部件,如今这部分产品只占30%左右,完全与新能源车配套的产品占40%,此外,还有30%是所有车通用的产品,如转向机配套产品等。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联禾厚普的产值达到了7840多万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约85%,这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上半年,难能可贵。杨文奎说,今年,企业年产值的目标是2亿元左右,现在看来,完全能实现,因为三季度是传统的旺季,与二季度相比将增长20%~30%。明年,公司要加快进行智能化改造,预计年产值可达2.5亿元;2024年,新项目全部达产,预计年产值能达到3.5亿元。
采访手记
从曾经的作坊式小厂,到打造与各大汽车厂商配套的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联禾厚普可以说是本土企业转型创新的一个典型。公司迅速发展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主的魄力,敢于冲出舒适区,不惧市场风险,勇于谋求发展;二是精确把握行业特点和未来,既能占据精密、智能等技术高点,获得更多的高端客户和优质订单,也能洞悉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让企业与产业大势同向同行。(来源:太仓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