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孝忠
“上至地面不起眼的设施,下至地下看不见的装置,安装了许多‘黑科技’,有效保障了四期码头绿色、智慧、安全发展。”太仓港四期堆场自动化系统从安装、调试到投用,其效率在国内同类型堆场自动化码头中处于领先水平。日前,记者走进太仓港四期码头,太仓港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才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了码头面初期雨水收集系统、船舶压舱水处理工艺、自动化堆场、基于5G远控岸桥、无人集卡与集装箱码头生产管理系统(TOS)和设备控制系统(ECS)、5G网络建设等工程设施。
太仓港四期项目是太仓港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举措,也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家赋予的新目标、新定位,太仓港四期码头吸收沿海码头的先进做法,融入先进科技成果,于2018年4月开工,建设4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及相关配套设施,水工结构按靠泊1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设计,码头长度1292米,概算总额为40.27亿元,设计年通过能力200万标箱。四期码头启用后,太仓港集装箱设计年通过能力达到635万标箱。
抢占智慧码头建设制高点
红色的自动化桥吊矗立在码头前沿,娴熟地伸开臂膀,抓起新能源集卡上的集装箱,装进靠泊在码头前沿的船舶。这就是长江流域首座堆场自动化码头——太仓港四期码头。
按照“堆场装卸无人化、码头能源低碳化、设备调度智能化、业务单证电子化、信息传输自动化、客户服务远程化、管理决策数字化、经营管控一体化”的功能定位,太仓港四期码头实施了一系列的智慧工程,直接提高了码头作业效率,提升了码头的综合竞争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自动化轨道吊是建设自动化堆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期码头配置了28台双悬臂自动化轨道吊,作业效率不低于30move/h,自动化轨道吊采用内集卡全自动、外集卡半自动作业模式,实现“一对多”或“多对多”远程操作。
11台桥吊矗立在四期码头前沿,其中一台采用远程半自动控制方式进行装卸作业,其它均预留远控。在原有光纤通讯的基础上,四期码头同步使用5G通讯技术替换光纤通讯,实现远程控制岸桥作业。5G网络覆盖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可为远控岸桥、无人驾驶集卡、对讲系统、车载终端、智能理货、能源管理系统等无线终端设备数据传输提供保障,作业精度在10cm以内。
以省港TOS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化是四期码头的“大脑”,指挥集装箱装卸运输自动化作业链。目前,TOS系统已实现与自动化轨道吊电控、RFID、进出闸、查验、电子口岸等子系统融合对接,智能理货、桥吊远控已经上线,已投入生产的9台轨道吊作业情况正常,平均作业效率已达25move/h,4台堆高机、2台正面吊、30部电动和燃气集卡均已到位,已形成6路生产作业能力。这对整个长江流域和江苏全省的智慧港口建设具有示范作用,为国内栈桥式平行布置集装箱码头实现自动化提供借鉴。
省钱的综合能源管理模式
与大多数码头一样,太仓港四期码头在引桥上安装了路灯。不同的是,这些路灯采用风光互补,自身发电即可满足使用要求,无需提供电源,无电费支出。同时利用屋顶、车棚等可利用面积,四期码头设置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583kWp。
高杆灯是码头等公用设施常用的照明灯具,四期码头安装的高杆灯,全部由智能照明系统进行控制。根据港口堆场照明的特点及需求,采用与TOS系统对接方式,获取作业区域有无任务以及RMG工作位置信息,系统可以调节高杆灯及设备作业照明亮度及范围。据测算,四期码头设备、堆场智能化节电率分别可达35%、45%。
除了智能照明系统,四期码头还建成了综合能源管理系统。他们创新建立具有推广价值的智慧港口云平台,建立了与码头综合控制系统结合的港口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对用电、用水、用油气等方面进行监测与管理,达到了能效提升、按需供能的效果。港内装卸设备均带能量回馈系统,能将各机构在作业中产生的多余能量回馈到电网;主要变配电设备及用电设施均采用变频等节能技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近两年来,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以及电网公司等相关方的积极参与,船舶岸电在集装箱码头等码头加速推广。太仓港四期建设了4套2000kVA高压50Hz/60Hz双频岸基供电系统、2套低压岸电供电系统、13套适合长江驳船的低压岸电接口,保障全线岸电接入,是江苏港口覆盖范围最高、最全面的岸电项目。
阻隔疫区船舶带来有害生物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如何守好江苏最大的“水上国门”?“我们建成了船舶压舱水处理工艺,可以有效阻止疫区船舶带来有害生物。”王金才介绍说。
太仓港四期在陆域设置了专门的船舶压舱水处理站。在船舶卸载过程中,压载水通过压载泵、滤器和中压紫外反应器等单元处理进入压舱水处理站。经过滤器时,大尺寸无机颗粒物、大部分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藻类)被去除,以保证后续紫外杀菌工艺充分发挥作用;当经过中压紫外反应器时,200至280nm范围波长的紫外线将对微型海洋浮游生物、细菌、病毒等遗传物质造成破坏作用,从而起到杀菌灭活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外来船舶带来不明物种或疫区船舶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这在长江沿线港口尚属首次应用。
码头面通常会有初期雨水,可能含有粉尘、油污,抑或其它物质,特别是有害物质一旦流入长江,就会对江水水质产生不利影响。坚决不让粉尘、油污或有害物质流入长江!太仓港四期项目建成了码头面初期雨水收集系统。通过码头面收集明沟、下方预制收集池、全自动排水管线等设施,初期雨水流入陆域雨水泵站进行处理,检测合格后再予以排放。
坚持长江大保护的基本方针,四期码头坚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港口规划、建设和组织运营全过程,建设期间投入200万元进行增殖放流,建成“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绿化作业区,在办公区种植香樟树等树种,打造“生态环保、社会认可”的品质工程。
沪太两港“同港化”重要载体
“四期码头是沪太两港深化合作,实现‘同港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太仓港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流港口的关键工程。”江苏省港口集团总经理助理唐文表示。
作为长江流域首个堆场自动化码头,四期码头构建以TOS系统为核心的“港口大脑”,打造高水平的集装箱装卸运输自动化作业链,形成相关技术标准并对整个长江流域和江苏全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平安港口建设提供示范。唐文表示,省港口集团将主动在信息、操作、人才等方面与上海港高效无缝对接,承接上海港溢出的近远洋、内贸等航线箱源。相信在沪太两港的共同努力下,四期码头将成为展示“沪苏同城、沪太同港”以及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和样板。
四期码头启用后,与集装箱三期码头13、14号泊位开展一体化经营。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总经理黄海东表示,太仓港口管委会与上港集团组建起上海港太仓服务中心,把上海港优质服务前移至太仓港,在计划受理、信息对接、穿巴配载、舱位交易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服务、一个平台运营,不断提高沪太两港集装箱转运效率,降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真正实现货物进入太仓港等同于进入上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