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孝忠
5月8日,太仓武港两艘外轮同时靠泊作业,昼夜完成进口铁矿石吞吐量26.57万吨,创历史新高!这是太仓武港近期学党史、重实践,取得的诸多亮点成绩之一,也是该公司积极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接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争当江海联运“重要支点”的生动体现。
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滩涂。如今,它已是24小时高效运转的长江内一流铁矿石中转码头,每月接卸约30艘次大型矿船,单日疏运通达长江中下游各钢厂的二程船近20艘次。
“奇迹”起步于荒滩
2008年12月30日,首艘大型矿船成功靠泊太仓武港码头,标志着太仓武港正式从建设期转入生产经营期,武港人以“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开启了“武港奇迹”的传奇序幕。
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宁波舟山港不断拓展长江物流运输格局,在长江下游南岸的太仓市精准落子,2003年建设成立了太仓武港码头有限公司。壮阔蓝图从一片荒滩起步,围滩吹填、稻草固沙,百折不挠、踏实奋进,前后历时5年,终于让武港码头的巍峨身姿,屹立于长江下游南岸。
这里是铁矿石中转码头的理想之地。武港码头地处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的“T”型交汇处,隔江与上海崇明岛相望,上游距白茆河口约10千米,下游距吴淞口约47千米,具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同时拥有长江下游最优良的-12.5米深水航道,是难得的天然良港。
武港码头建成后,与宁波舟山港北仑矿石码头互相衔接配合,合理布局长三角地区进口铁矿石中转,充分发挥长江口深水航道和长江黄金水道优势,配套完善整个进口矿石运输体系,为长江中下游及京杭大运河沿线钢铁企业提供优质的铁矿石中转服务。
“大港”带出“新港”
从试投产的那一声汽笛开始,武港码头如新星腾空,一项项成就惊艳了整个长江流域!2010年,码头狠抓货源、开拓客户,冲破金融危机阴霾,铁矿石接卸量破千万吨、利润破千万元。2012年,码头提前实现利润破亿目标,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长江第一进口铁矿石中转码头;从2010年到2013年,码头每年接卸量增长近500万吨,创造连续高速增长的“武港奇迹”!用“起步即是冲刺”来形容武港码头试投产后的快速发展一点都不为过,因为这背后蕴藏的是提前的谋划和精心的部署。
武港码头成立之初,缺乏有经验的港口专业管理人员,操作工人也大多是学校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如何快速培养锻炼职工队伍,成了该公司的当务之急。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宁波舟山港的统筹协调下,北仑矿石码头成了武港码头人员的培训基地。当武港码头尚在建设的时候,提前招聘的各类机械操作人员、调度管理人员等就被送到北仑矿石码头进行跟班实地学习,以“大港”带“新港”,致力培养业务骨干。
武港码头拥有20万吨级和15万吨级铁矿石卸船泊位各1座,可兼靠25万吨级船舶,业务上与北仑矿石码头分公司遥相呼应,形成“北仑—太仓”组合“套餐”模式,也让武港码头拥有了用“武”之地。之前,大型矿船在北仑矿石公司全卸后,长江沿线的货源需通过公路等进行疏运,物流成本较高。有了这个“套餐”,货轮在宁波舟山港卸载部分铁矿石后吃水变浅,进入长江靠泊武港码头卸完余矿,再由运输费用较低的小船运往长江沿线目的地,货主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也极大地帮助宁波舟山港拓展铁矿石货源。
“进口铁矿石减载进江从我们码头中转,成本将比直接在沿海港口全卸每吨减少10至20元,能为客户节省相当可观的物流成本,该模式也获得了客户的青睐。”武港码头党委书记、总经理王伟说。
货运市场的环境始终复杂严峻。武港码头牢牢抓住货源这一“牛鼻子”,紧贴市场分析变化,灵活运用系统互动、大客户、差异化、紧盯紧贴等“四大策略”,从“北仑—太仓” 组合“套餐”模式出发,“大港”带“新港”,依托宁波舟山港铁矿石体系不断向外拓展货源腹地,抢揽货源,目前客户群已超30家,遍布长江沿线。武港码头正以通江达海、互利共赢的情怀,“武”动长江、“港”通腹地。
瀚海扬波逐浪高
一江一海,一内一外,进口铁矿石分港卸货固然能够为客户节省大量的物流费用,但是码头卸货的总时间拉长又增加了物流成本。为了让码头一靠船就能马上进行卸货作业,降低码头卸货总时间,武港码头在不断学习国内先进港口码头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优化生产组织、攻关提升效率。
武港码头通过精细化昼夜生产计划,提升码头泊位与堆场的利用率,持续推进中转效率攻关,开展立功竞赛、技术比武等,不断提高职工岗位操作技能水平,积极打造一流职工队伍,涌现出了集团海港工匠、太仓市劳模张国中,股份公司劳模胡宁等一批操作能手,并总结提炼出“卸船机困难矿种操作法”“斗轮机田字型堆料法”等行业先进操作方法。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武港码头的卸船效率不断提升,从投产之初的三天以上接卸一艘大型矿船,到现在能保证载货量10万吨左右的大型矿船在24小时内卸载完成,卸船效率长期处于每小时3000吨以上的海港水平,大型矿船停留在港口的时间控制在一天一夜,提高了码头中转速度,无形中为码头每天都靠泊大型矿船创造了先决条件。
瞄准散货船不断大型化的趋势,武港码头主动求变,加快码头深水化、大型化、专业化建设步伐,通过持续强化与海事、引航等口岸单位沟通协调,主动申请、论证,寻求突破,在口岸单位的支持下,靠泊武港码头的大型矿船“块头”越来越大,从早期靠泊吃水-10米左右、载货量7.5万吨左右到现在靠泊吃水最深突破-12米、载货量超过10万吨,实现了大幅度提升,也成为了吸引客户的一个亮点。至今,武港码头仍保持着接卸进江靠泊作业船舶吃水最深、船型最大等多项纪录。
同时,武港码头成功启用太仓港海轮锚地,实现“一潮两进、两进两出、夜航进江”等靠离泊工作的重大突破,大大减少了恶劣气候对船舶靠泊的影响,缩短了船舶待泊时间,进一步保障客户利益,放大船舶大型化、深水化优势。据统计,试投产以来,太仓武港靠泊大型矿船超2800艘次,其中,2019年接卸321艘次,年吞吐量达5792万吨,皆创历史新高。
拔锚启航于滩涂荒地,扬帆崛起于奔腾长江,奋进逐梦于蔚蓝瀚海,江海交融处的武港码头海纳川流巨轮、中转矿石铁流、支撑经济脉动。站在新起点上,武港码头将继续勇立潮头、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围绕“安全、绿色、智慧、价值、和谐”五个方面,打造长江顶尖进口铁矿石中转码头。
记者手记
从开工到投产,从投产到提速……记者见证并报道了武港码头的一步步成长。
2012年,码头提前实现利润破亿目标,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长江第一进口铁矿石中转码头;从2010年到2013年,武港码头每年接卸量增长近500万吨,创造连续高速增长的“武港奇迹”。这奇迹来自“起步即冲刺”的豪情,来自“鸣枪即奔跑”的斗志。
今天的太仓需要更多的“武港精神” “武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