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海荣/文 计海新/图
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昨日,总投资约70亿元的市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开业仪式在沙溪镇举行。这些项目体量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建成投运后必将有力促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切实加大政策扶持、载体建设、招商引资等力度,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壮大。目前,我市已建成了市生物医药产业园、生物港、中德(太仓)生命健康产业园等载体,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自主创新型企业,产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项目:8个开业、16个开建
百因诺新建生物CDMO项目是昨日集中开业的8个项目之一。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目标建成2万升总细胞培养体积的CDMO生产基地,同时年产固体培养基320吨、液体培养基50万升。
“我们之所以会选择在太仓投资,首先,这里的交通非常方便,公路、铁路、水路都非常发达。其次,太仓具有非常好的区位优势,紧邻两个中国最先进的生物医药基地,非常适合生物医药项目发展。第三,太仓的营商环境非常好,对项目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在谈及为何把项目落户在太仓时,百因诺董事长兼CEO赵晓剑博士介绍说,项目不仅聚集了多名国际领军人才,而且拥有行业内优秀的技术研发和管理团队,拥有生物医药合同外包(CDMO)服务需要的所有技术、配方和产品。百因诺CDMO支撑专业化,无血清培养填补了整个产业链缺陷。下一步,百因诺以CDMO服务为主导,以整合供应链平台为支撑,优化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效率和生产成本,保障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除了百因诺项目外,赛业新建模式动物总部项目总投资3亿元,总占地15亩,建成后可年产SPF级大鼠1000笼、小鼠10000笼;华益美新建体外诊断试剂项目总投资1.5亿元,总占地30亩,建成后年产体外诊断试剂3000万人份、医疗器械100套。8个开业项目累计总投资达15亿元,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3亿元,纳税总额达1.82亿元。
当天集中开工建设的16个项目累计总投资达54.6亿元,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2.15亿元,纳税总额达2.91亿元。泰应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20亩,建设纤维环缝合器等器械生产基地;博创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25亩,从事微波康复治疗医疗器械的研制和生产;聪明制药项目总投资30亿元,一期占地60亩,建设口服高端缓控释长效药物研发生产基地。
载体:三大平台引凤来栖
随着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不断壮大,市生物医药产业园瞄准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医药服务外包,精准招商、定向招商,成功集聚生物医药企业一百余家,涉及药物研发、动物实验等多个领域,基本覆盖产业链每个环节。目前,园区全力推进“1122”计划,力争到2022年建成100万平米创新载体,实现1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和200亿元有效投入,集聚生物医药企业200家。
位于港区的生物港定位为生命科学与诊断产业基地,按照医药、医械、医疗“三医”并举的思路,重点发展新医药、研发创新药物和生产制造中低端医疗器械,打造以体外生物诊断试剂及器械、新医药成果转化,当前已经入驻30多家优质企业。通过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培育方式,生物港已经形成项目引人才、人才带项目互动发展的良好态势,获得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江苏省众创空间等荣誉称号。
中德(太仓)生命健康产业园依托现有德国企业精密制造基础,周边集聚了中美冠科、珀金埃尔默等服务平台以及新波生物、康乃德等重点企业,聚焦发展新药产品、转化医学等研发。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物制药、CRO服务、医疗器械是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整个产业也已经形成了从研发孵化到中试生产、交易展示、物流配送等环节的生产体系。
目标:500家企业、500亿元产值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把生物医药产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瞄准国内外一流产业基地定位,坚持“龙头引领、项目支撑、创新驱动、集聚发展”,持续增强产业龙头“引力”、挖掘产业发展“潜力”以及促进产业聚集的“合力”,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集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企业500家,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在具体举措上,我市推动生物医药政、产、学、研、医、融协同发展,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有效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纽带桥梁作用。目前,我市已开展生物医药产业地标推进联盟成员单位申报工作,已有多家企业及单位申请加入。在人才方面,我市坚持把人才作为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深入推进“太仓市娄东英才计划”。对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硕士生的首年生活补贴提升至5万元,博士生提升至1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高端人才,最高可享受120万元的奖励。对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创业类项目单个资助金额最高达1000万元。
除有市级层面的相关政策外,相关载体平台也有“高招”。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将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细分行业和细分市场领军企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孵化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潜力企业。此外,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保姆式”服务,持续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引导资金、土地等各类要素资源向园区集聚,保障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要素需求;统筹推进各类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生产、生活功能配套。
同时,我市还将主动对接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探索设立生物医药创新联盟,逐步建立若干个区域合作平台,将生物医药这一朝阳产业做大做强,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