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孝忠
面对世界海运市场的激烈竞争,太仓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原太仓港上港正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和国际”)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履行国企责任和担当,发挥 “陆改水”优势,全力做好“沪太通”“洋山清关箱”业务,保障港口安全、高效、物资运输畅通。2020年,正和国际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6.1万标箱,实现年度利润6456.85万元,成为上海港在长江沿线投资效益极佳的集装箱码头。
正和国际是由太仓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合资公司,是太仓港南三期工程,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的重要建设项目,也是江苏省重点工程。2014年1月29日两港合资成立太仓港上港正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2021年3月3日公司更名为太仓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委托上海港进行码头的全面运营管理。近几年来,正和国际先后获评太仓港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服务业发展先进企业、港区纳税先进企业、“2019、2020年度中国江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130万标箱集装箱码头”等称号。
导入上海港先进管理理念
2021年4月30日,太仓-大阪-神户的日本关西线起航。来自苏州园区的一家外贸企业有一批货物需要搭乘这一航班运往日本关西。对照正和国际船期表,这家外贸企业报关员通过电子数据形式直接向海关申报,收到电子放行回执后,直接把货物发到正和国际装箱,省却了来回奔波的精力与时间。
原来,正和国际码头实现电子放行,通关、通检作业无纸化,闸口内还设有车辆通道式放射性检测仪,无需工作人员进入查验中心,便可进行放射性检测,检测全程司机无需下车、无需停车,车辆通过自动检测。这既提高了检测效率,又提升了太仓口岸对核辐射有害因子的检测和把关能力。
正和国际码头设计年吞吐量为100万标箱,拥有2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及相应配套设施,兼靠10万吨级集装箱船;泊位总长664米,码头前沿设计水深-15.5米;码头前沿设计配置6台外伸距55米、起重量为61吨的岸边集装箱装卸桥,堆场配置15台电动轮胎式龙门起重机,吊具下起重量为40.5吨。陆域总面积50.69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面积32.69万平方米。率先在全国实现海关与检验检疫共用查验设施的集中查验监管新模式。
委托上海港进行码头的全面运营管理后,正和国际引进上港集团的先进管理理念,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等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正和国际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讲实效、重实施的工作方式蔚然成风。公司使用与上港集团相同的TOPS系统,开发了太仓港首个港口外贸业务网上受理和网上支付系统,方便客户提、还箱业务的申请。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生产管理监控系统、网络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拥有自己的微信平台,企业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优质、便捷。
响应国家建设绿色港口的号召,正和国际码头前沿配备3个380伏岸电箱,可为快航和驳船提供生活用电,提高了对船舶排放的控制能力,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
打造精品航线服务长三角
2021年3月26日,“太仓港-胡志明港”航线正式开通,“锦和”集装箱班轮自太仓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扬帆起航。这一航线是海丰国际公司、锦江航运公司在正和国际共同打造的越南精品航线,和中外运集运公司共投入3艘1700标箱集装箱船舶,每周五开航,7天直达越南胡志明港。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正和国际与太仓海运、上海海华、上海新海丰、上海锦江航运4家班轮公司合作开设外贸干线,航线覆盖日本(关东、关西、九州、关中)、东南亚(胡志明、海防)、台湾(基隆、台中、高雄)和香港,每周15班,使得太仓港近洋航线达到了天天班,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客户货物进出口。
投运太仓快航。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正和国际依托上海港,建设长江优质中转平台,将重庆、武汉、长沙、九江等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外贸集装箱全部转移至太仓港集并再中转至洋山港,以“定点、定时、定线、定航次、定泊位”五定班轮优势,提供比陆路集卡直运物流模式更省、更快、更畅、更安全、更环保的远洋中转服务,航线密度为每天3班。
运行太申快航。太申快航是太仓港上港正和码头至上海港之间的水上驳运快线,包含太仓港—上海港黄浦江港区、太仓港—上海港外高桥港区,全部实现“五定”(定线、定船、定时、定航次、定运价)运行,航线密度为每天2~3班。
放大“沪太通”(陆改水)品牌效应。“沪太通”将分散在沪太两地海关的操作集中到太仓港,转关和通关手续仅需在太仓港办理,真正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简化手续、降低客户成本。
沪太通关一体化全面落地
2020年11月4日,载着从美国进口的23.47吨红橡木板材的“太仓快航”新海集和谐号由上海洋山港运抵太仓港上港正和码头,洋山海关查验放行的红橡木板材在这里直接放行。这是洋山—太仓港“联动接卸”海关监管模式正式运行的第一单,标志着沪太通关一体化在这里全面落地。
早在2015年6月,“沪太通关一体化”出口模式便已开通。经过几年市场推广,“沪太通关一体化”业务以其通关模式的先进性实现爆发式增长,2019年完成5.38万标箱,同比增长389.2%,2020年完成7.95万标箱,同比增长47.69%。
策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上海海关、南京海关总结“沪太通关一体化”出口模式的经验,把太仓港(含上港正和)作为长三角率先实现区域通关一体化的港口,首推洋山—太仓港“联动接卸”海关监管模式,畅通进口出口通道,闭环运作进出口货物,货物从太仓港出口和进口均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这一创新之举进一步提高了物流运转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每标箱可节约运输成本200元,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特别是港航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在新模式下,太仓港作为洋山港的延伸,进口货物运抵洋山港视同运抵太仓港,在洋山港查验后,货物一旦转运至太仓港即可直接放行提离,无需办理转关手续;出口货物运抵太仓港后视同运抵洋山港,在实际运抵上海洋山之前便可实现报关单放行,货物上午在太仓放行后,下午便可装船直接运往洋山港换大船出口,通关时间大幅缩短。
站在新起点上,正和国际将坚定信念,勇挑重担,擂鼓扬帆,破浪前行,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为太仓港今年实现700万标箱作出新的贡献。
记者手记
委托上海港进行码头的全面运营管理后,正和国际引进上港集团的先进管理理念,从一个连年亏损的码头一跃成为上海港在长江沿线投资效益极佳的集装箱码头。这折射出了太仓港人不求所有、但求所存的魄力与勇气。
这种魄力与勇气还在放大。今年2月9日下午,太仓港集装箱四期沪太合作签约仪式在太仓举行。根据协议,太仓港将与上海港进一步加深合作,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优化长江航运体系,促进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为苏南及长江沿线地区企业的货物运输提供更好服务。其核心要义,就是上港正和与集装箱四期整合。
我们坚信,双方合资集装箱码头必将推动太仓港今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00万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