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堆场装卸无人化、码头能源低碳化、设备调度智能化……太仓港四期项目已经完成整体工程进度的90%—— 科技赋能 智领太仓港未来
□本报记者 李孝忠
码头前沿如长虹卧波,5条引桥把码头前沿与堆场连成一体,各项“黑科技”正在紧张安装。日前,太仓港四期建设项目指挥部总指挥长王坚说:“作为江苏省港口集团重点项目,太仓港四期项目已经完成整体工程进度的90%。”
太仓港四期项目是太仓港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举措,也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家赋予的新目标、新定位,太仓港深化与上海港的全面合作,构建一体化口岸通关机制,放大“沪太同港化”效应,推动太仓港“十四五”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期项目建设4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年吞吐能力200万标箱,总投资40.26亿元,建设期3年。自2018年4月28日开工以来,四期项目各项工程提速推进,截至今年3月,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额26.7亿元,为概算总投资的66.2%。水工标段早在去年9月交工验收,道路堆场、房建及配套附属设施TCG4-DDSG1标段总体进度完成约90%。主要装卸设备轨道吊、桥吊已部分完成安装,按计划于今年5月之前分批交付完成,软硬件调试后,在今年6月底前达到试投产条件。
与普通的港口泊位不同的是,四期项目响应交通部“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要求,正在建设省内和长江流域第一个全自动化码头。项目工程主管汪志良介绍,目前正在推进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采用自动化堆场、基于5G远控岸桥、无人集卡与集装箱码头生产管理系统(TOS)和设备控制系统(ECS)、5G网络建设、一体化运营服务平台及相关管理子系统……全部调试到位后,不用桥吊司机爬上桥吊驾驶舱操作,四期码头可实现堆场装卸无人化、码头能源低碳化、设备调度智能化、业务单证电子化、信息传输自动化、客户服务远程化、管理决策数字化、经营管控一体化,从而提高码头作业效率、提升码头的综合竞争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四期项目创新采用陆上船舶压载水处理、集装箱码头初期雨水收集、风光互补灯杆、能源管理系统等20余项环保节能和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力争成为集装箱港口行业的绿色发展典范。
王坚表示,将提升太仓港通货能力,将太仓港建设为近洋航线集装箱运输干线港、远洋集装箱运输的喂给港,积极承接“陆改水”下上海港溢出效益,进一步强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功能和地位。
依托近洋集装箱直达中心、远洋集装箱集并分拨中心等优势,太仓港正加快建设苏州(太仓)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大力发展江海中转联运、海铁联运,畅通国家物流大通道,增强供应链整体竞争力,为产品提供国际配送、区域分拨配送和供应链金融等物流服务,不断提升区域物流集聚与辐射能力,为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作体系,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