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瑜
临近年底,我市再推重磅人才政策《太仓市关于集聚产业人才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聚焦产才融合,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好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我市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提供智力支撑。
新政策围绕构建“金字塔”人才结构,分层分类扶持;围绕构建“立体式”引才网络,畅通招引渠道;围绕构建“需求型”培育体系,提升培养质量;围绕构建“更贴心”人才服务,优化营商环境。通过4个部分16方面措施突出产才融合,对原有政策体系进行全面巩固提升。人才政策的更新迭代,对于飞速发展的太仓来说,是顺应时代的变化要求,也引领着地方转型升级。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地方的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深谙人才战略重要性的太仓,正在引才聚智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十三五”期间,我市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娄东英才”工程,制定出台“人才新政20条”,形成“1+4”创新政策体系,人才发展生态不断优化,人才事业呈现蓬勃向上态势,为撬动产业能级、城市能级全面跃升汇聚了一大批优质专业人才。
张庆军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我市“十三五”期间引进的省双创人才,在太仓创办了苏州拓康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记者在企业看到,研发人员正在对自主研发的设备进行调试和系统更新。由于掌握核心技术,拥有核心竞争力,在大环境疲软的条件下,拓康公司的业务量稳步增长。截至目前,这家初创公司销售额已近5000万元。据张庆军介绍,伴随着业务增长,位于中德航空产业园的二期厂房正在建设中,建筑面积3600多平方米,预计产能可以增加50%。
与张庆军一样,大批专业人才带来了科技项目,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提升了太仓的创新活力。“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突出产才融合导向,把招引优质项目作为推动人才与产业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着力让人才优势成为太仓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截至今年6月,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8.96万人,较“十二五”末增长35%;高层次人才达1.34万人,较“十二五”末增长58%。新增自主培育国家级重大工程入选者1名、省双创团队1支、省双创人才34人、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65人,人才创新贡献度明显提高。
项目招引、人才入驻、科技创新,是太仓创新人才政策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我市还深入实施“大院大所”战略,全面提升城市创新策源功能。“十三五”期间,西北工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两所知名院校落户太仓,我市正举全市之力建设“两校两院”,以两所大学为核心,高起点打造娄江新城。目前,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累计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领衔的高水平科研团队29支,成为长三角地区核心、绿色科技新引擎。利用紧邻上海的地域优势,建立沪上高校院所“太仓日”活动常态化机制,成立“8+1”沪太技术转移联盟,每年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超100项、吸引超5000名高层次人才来太对接考察。据统计,目前全市创业类领军人才中,沪上人才项目占比超30%。
我市还通过打造“创赢太仓”全球创业大赛、“郑和杯”中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招才引智赛事品牌,推行“人才特贴”制度,有效激发企业引才用才积极性。今年面对疫情等不利因素,我市明确招才引智主攻方向,坚定信念紧抓人才工作,创新“云对接”“云签约”等招引方式,逆势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取得了新成绩。5年来,太仓3次荣获“苏州市人才科技工作创新进步地区”称号,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