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少树/文 计海新/图
对船舶登临检疫、收集健康申报情况、红外体温监测……一道道关卡犹如一道道防线,身穿白色防护服,戴好口罩、防护面罩的太仓海关运输工具监管科的关员们走上“战场”,用担当和使命守卫国门安全,打响外防输入的攻坚战。
3月25日,太仓海关运输工具监管科的顾希、李尧和协管员杨晓青,乘车前往刚靠泊在距离办公地点10公里外的太仓港码头,对一艘外籍货轮进行登临检疫。
为了这次登临检疫,他们提前半个多小时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准备《流行病学调查表》《出/入健康申明卡》等登临检疫所需物品。
对船上21名船员进行体温检测、健康申明卡审核、医学巡查,对船舶开展卫生监督、船舶携带动植物产品检查、免税库检查、保税燃料油核查、垃圾和油污水检查等相关工作。
近一个小时后,关员们完成所有工作,下船时,汗水已湿透衣背。“像这样反复穿脱防护服,每天最多的时候有8、9次。” 顾希脱下防护服猛吸一口气后这样说。
其实,这是太仓海关运输工具监管科8名关员日常工作中最为普通的一组镜头。
疫情发生以来,运输工具监管科的关员没有休息过一天,他们分成两组,实行24小时值守,轮流负责船舶申报单审核和登轮检疫工作。
“我们坚持把每一次登临都当做第一次来对待,做最充分的准备,坚决遏制境外疫情经太仓港口岸传播扩散。” 李尧说,根据海关总署要求,对来自口岸重点防控国家的交通工具100%进行风险布控,100%实施指定地点登临检疫。对所有入境人员严格实施“三查三排一转运”的口岸检疫措施。
舍小家、为大家,甘为先锋、扛起责任,太仓海关运输工具监管科的一个个党员就像一面面火红的旗帜,在一线高高飘扬。顾希,将身患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托付给亲友照料,毅然赶赴疫情防控一线。夏元春,妻子刚刚做完手术,还在恢复期,需要照料,但为了战“疫”依旧马不停蹄。简保磊,放弃返乡和亲人团聚的机会。张轶恺,面对有船员发热症状,发出“我有医学背景,我上!”的誓言。杨晓青,说出“婚礼可以延期,疫情防控不能拖延!”科长郑志高,尽管身患痛风,上下船有些不便,但还是坚持事事亲身参与,他说:“面对境外疫情发展态势,守护太仓港口岸的第一道防线,外防输入已成为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非常时期,人手紧缺,我作为第一责任人,哪能只挂帅不出征、只吹号不冲锋呢!”
8个人,720小时,在一个月时间内,他们完成了对来自14个国家(地区)的134艘入境船舶的2200多名船员的卫生检疫。他们一直坚守在战“疫”前线,严抓口岸防控,守护国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