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瑜
璜泾工业园区内,复工企业已超90%。在太仓济丰包装纸业有限公司偌大的生产车间里几乎看不到工人,自动化生产线每分钟处理近300张纸板,最后制成纸箱,所需工人不超过3名。而在原材料纸卷的投放区域,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
据企业厂长王磊介绍,作为济丰包装的第11家工厂,也是全线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一家工厂,一条成熟的自动化生产线可减少80%的用工。生产线可自动完成投纸、印刷、开槽、贴箱、堆码等一系列操作,员工无须参与体力工作, 只需要操作控制器,在生产线监督、观察即可,6名员工就可以完成15万平方米的纸箱生产。在原材料纸卷的投放区域,采用传感器技术,无须人工参与,1立方米大小的纸卷可自动投递到生产线,投递的精准度达到1毫米内。“自动化生产线的投用,能够大大降低企业对用工的依赖,疫情期间企业能够快速复工,也是得益于企业的高自动化水平。”王磊介绍,正因为此次疫情产生的危机,让企业意识到改进生产工艺、进一步提升生产自动化的必要性。“目前,整理、清理等几个环节的自动化改造已被提上日程,预计疫情过后便会启动。”王磊说。
济丰不是唯一一家受益于自动化水平提升的企业。同在园区的太仓市天丝利塑化有限公司,从2015年起,便陆续投入6000万元对涂装生产线进行整体改造,完全取代涂装技术工人。企业生产负责人严晓杰告诉记者,传统涂装生产线需要技术型熟练工,且具有职业风险,工人难招。“人手的稳定性和机械臂是难以相比的,全自动的涂装生产线能大大提升品控,获得更多知名企业的合作。”严晓杰表示,初期的投入是巨大的,但后续受益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当疫情来临、用工困难等特殊时期,自动化带来的红利更是可观的。“疫情过后,企业将进一步完善自动化生产线,预计投入2000万元对成型车间进行改造。”严晓杰说,这次疫情印证了多年前坚决进行自动化改造的正确性,也加强了企业进一步机器换人的决心。
光可鉴人的钢桶坯在流水线上来回穿梭,或翻转、或上升,经过一道道自动程序,转眼间便成为一只只崭新的钢桶等待入库。园区里太仓大田铭博包装容器有限公司的整条生产线由企业自主设计,引进英国全自动交流高速缝焊机、新加坡最新立式高速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原本需要70名操作工的生产线,现在锐减到26人,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控制的潜在干扰,也让企业在回太员工不足40%的情况下顺利复工。去年10月,企业引入更多机械臂,在堆码、装车环节进一步解放人力,“今年按计划还将进行技改,主生产线员工数量还将再降低30%。”企业负责人刘卫林介绍,这次疫情给了企业很多启示,有危就有机,自动化改造是企业克服多种潜在风险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企业走得更远的良机。
更多制造企业在自动化生产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在荣文集团的纤维制品车间内,10多条抗菌消毒毛巾流水线无休运作,去年新增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工作效率是传统人工的8倍,如今20名工人每天就可生产毛巾20万条。荣文库柏照明、鸿轩蛋业、伟建实业……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到自动化转型的队列。当危机来临,倒逼企业做出改变的同时,也在提升企业生产集约化进程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