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王倩
六百年前,太仓是元代的“六国码头”,明朝时,郑和在这里七下西洋,而今,太仓港依旧用一片繁忙的景象、一串串喜人的数据展现着国际化大港的风采。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找寻关于港口城市的那些痕迹,细细体味江南小城太仓不一样的博大情怀。
太仓博物馆
感受元代海运盛景
作为我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太仓博物馆里自然少不了“六国码头”的痕迹。常设陈列展“大元瓷仓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出土文物展”再次佐证了元朝时太仓海运繁忙的盛景。六百年前,刘家港(今太仓浏河)作为重要港口,运输各种物件,瓷器尤其是龙泉窑瓷就是出口货物之一,由此太仓也成为龙泉窑重要的仓储地。
多年来,在太仓各个乡镇总会时不时发现龙泉窑瓷器的身影。2016年1月,在樊村泾元代遗址发现了大批量的龙泉窑瓷器碎片。而今,它们陈列于太仓博物馆内,那些修复完整的瓷器、残损的碎片等都在向橱窗外的人们述说着那个时代关于太仓的故事。展览分为三个板块:樊村古泾、龙泉遗珍、海丝撷英,市民不仅可以通过地图和模型看到樊村泾元代遗址当年的全景布局图,直观感受到元代太仓水运通畅、海贸繁忙的景象,还可以一睹300余件元代龙泉窑青瓷的风采。
郑和纪念馆
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太仓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在太仓这片土地上,从公元1405到公元1433年,郑和曾历时28年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葡萄牙达伽马到印度海岸早92年。
太仓郑和纪念馆位于郑和七下西洋的始发港刘家港,也就是今天的浏河镇。纪念馆假座于郑和历次出航前、率水军将士朝拜妈祖的历史遗址“天妃宫”内。纪念馆展厅分为上下二层。下层大厅正中是一座3米高的郑和手握航海图的座像,环墙的巨型磨漆壁画《鹏起浏江》反映了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壮观场面。二楼展厅展示了郑和七下西洋的有关资料和历史遗物。来郑和纪念馆一睹历史上的航海之最,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六国码头青瓷文化馆
寻一处清幽地品味历史
寻过了历史痕迹,听一曲古筝弹奏,品一杯清香茶茗。位于浏河古镇的六国码头青瓷文化馆正是这样一处清幽之地。
浏河这个古老的小镇曾与青瓷有过美丽际会,早在元代中后期,浏河镇改称刘家港,为漕粮北运出海港口,至明代永乐元年,刘家港正式成为对外贸易港口,诸国商船云集,遂得“六国码头”之名。而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出土的大量青瓷遗存也是六国码头的重要见证。由此,几位喜爱青瓷的朋友一起开办了这家青瓷文化馆,希望发扬和传承古港的历史。踏入青瓷文化馆,一整面木格墙上,摆满瓷罐、瓷瓶、瓷盏,下方还有各种青瓷挂件,带来视觉上的震撼,仿佛穿越回六百多年前的繁华渔港。在店堂一侧,宽敞的茶桌上整齐地摆放着茶具,品茶期间交流青瓷文化,顺便把小镇的故事娓娓道来。走近院落中庭,几株苍翠的竹枝点缀着清雅的灰墙,晴时生机勃勃,雨落别有韵味。临河的廊檐,是欣赏这古老浏河最别致的角度,老友相聚,品茗赏景,何不乐哉!
太仓港
继续述说大港风情
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凌晨的太仓港,逐渐展露出迷人的模样,港城也开始慢慢苏醒,迎来崭新的一天。站在观景台上,摆放有序的集装箱、装货卸货的轮船等,在江水海水的雾气笼罩中,与碧蓝的天空连成一片,透过望远镜,可以清楚看见港口上劳作的工人。古有“六国码头”,今有国际化大港,壮阔、繁忙、发展,太仓港正向国际化大港阔步前进,外资企业在这里加速集聚,外国客商与港区往来密切,外籍员工与本土员工沟通合作……向人们述说着现代大港城市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