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少树
历时8年,太仓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以培育发展太仓港市场经营主体、当好太仓港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为已任,不断攻坚克难,调结构、促转型、强市场,实现华丽转身。
2018年,太仓港港务集团实现同口径减亏近1.4亿元。今年前4个月全面扭亏为盈,首次实现净利润“正数”,盈利841万元,同比增加2074万元,增幅168%,取得历史性突破。
调结构 多元发展
“太仓港港务集团坚持市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完成‘五大业务板块’整体布局,实现从单一投资建设到多元业态混合经营的格局。”太仓港港务集团副总经理胡光华介绍说。
太仓港港务集团于2011年成立,由省市县三级政府共同追加投资,在太仓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是从单一投资建设迈向投资建设和经营发展并举的重大战略转型。2017年,太仓港港务集团正式纳入江苏省港口一体化整合进程,由苏州港集团统一管理。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集团旗下拥有7家全资公司、2家控股公司、6家参股公司,基本形成投资建设板块、集装箱板块、港口物流板块、港口服务板块“四位一体”的港口物流经营集团。
围绕这些业务板块,该集团始终以提质降本增效为中心,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积极拓展业务,加强资源整合,集装箱业务量迅速放大、港航合作成效明显、物流体系逐渐成熟、港口服务平台日趋完善、江海联运枢纽功能得到加强,实现经营绩效迅猛提升。
促转型 融合发展
太仓港已成为长江集装箱第一大港、长江沿线第一外贸大港。为此,太仓港港务集团紧抓集装箱业务不松手,乘借东风,逐浪前行。
与上海港加强合作。2014年,太仓港与上海港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太仓港港务集团与上海港务集团合资成立太仓港上港正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沪太通”模式实现两港物流运输体系对接,并开通每8小时1班、每周21班至洋山港五定“太仓快航”。
打造江海联运中转枢纽。太仓港港务集团利用与上海港的合作,打破远洋运输物流格局,长江34家支线船公司承接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外贸集装箱,由上海外高桥全部转移集并至太仓港上港正和集装箱码头,利用“太仓快航”转运洋山港。引导苏锡常地区集装箱“弃陆改水”从太仓港出运。
集团旗下的正和兴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主营长江内河集并转运的集装箱内贸业务。目前,太仓港开通长江(内河)支线总数增至85条(班),覆盖长江经济带50个港口。内贸干线总数增至53条(班),覆盖沿海21个港口。
加密近洋航线。去年太仓港新增2条东南亚航线,日本航线增加运力并加挂仙台港,近洋航线总数增至25条(班),覆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近洋国家和地区23个港口。
目前,太仓港已基本建成长江集装箱运输的近洋直达集散中心、远洋中转基地、内贸转运枢纽。
强市场 抢先发展
太仓港港务集团深入把握太仓港国家一类口岸,并享受海港待遇、启运港退税、综保区和上海自贸区溢出效应等政策优势,有效利用太仓港深水航道、优良的岸线资源和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厚积薄发,砥砺前行。
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太仓港港务集团捷报频传,集装箱箱量逆势上扬,并连续数月创历史新高,完成吞吐量78.69万标箱,同比增长12.54%。“沪太通”业务正在不断放量。目前,瑞士德迅集团、日本海洋网联船务、法国达飞轮船、马士基、中海运等多家航运巨头参与到“沪太通”业务中。今年前4个月,“沪太通”吞吐量达1.22万标箱,同比增长346.54%。
本地货源由陆改水,远洋货物“弃陆改水”从太仓港出运,每年增加吞吐量超80万标箱。经测算,弃陆改水后,苏锡常地区每标箱货物可以节省200元~400元,抵运及时率达100%,平均每月为企业节省成本约100万元。
“随着各类积极要素向太仓港集聚,太仓港港务集团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胡光华充满信心地说, 集团旗下的正和兴港于去年取得外贸资质,推动外贸航线成功落地;大力把握海关总署79号令的政策机遇;查验中心提质增效、拆拼箱业务等模式的开展,推动了箱量、效率双提升,集团资源实现统筹,闲置土地资产得到充分利用,资金资源得到重新配置,集团呈现稳中有进的良性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