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琦
新建上海交通大学磁浮技术应用研究(太仓)中心;积极推进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运作;举办“嘉昆太”学科德育联合研讨活动;举办2019沪太“美丽城市”科普系列行动;与宝山、嘉定协同开展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
在刚刚过去的5月,太仓和上海在产业、科技、交通、环保等方方面面的交流沟通一如既往频繁密切。
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太仓正奋楫争先,全方位融入上海,开启协同发展、常态化深度融合的全新尝试,朝着“沪太一体”的目标迈进,加速对接长三角一体化。
产业合作持续加码
比赫电气是一家专注于提供热控制解决方案的企业,2014年从上海嘉定落户双凤后,拿下了20亩地。“创业十多年,公司几度迁移,这次总算有家了!”总经理曹祥记感慨道。
这两年,企业发展迅速,最近刚与华为签下5000多万元订单,用于华为5G设备光电转化模块的冷却。企业产品还用于直升机旋翼冷却处理、磁悬浮牵引系统冷却及大规模服务器冷却……“由于热控制解决是一个新兴产业,未来市场非常广阔。” 曹祥记预计今年企业产值将超亿元。
打造“江苏接轨上海桥头堡、配套服务上海先行区”,融入上海是太仓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面对新时代赋予长三角一体化的全新使命,以产业协同为主导的发展理念正在太仓持续加码。今年1到5月,太仓从上海引进的项目有119个,新增项目投资总额达37.42亿元。
目前太仓正结合自身优势,从产业规划上对接上海。积极参与上海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重点围绕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车等领域强化协作配套,加快建设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以上海打造航空制造业集群为契机,发挥西工大航空领域研发优势,依托舍弗勒等企业的制造业基础,扎实推进民用无人机研发中心、航空增材制造等项目,规划建设航空产业园。
协同创新形成长效机制
中午11点多,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太仓中心的代作晓博士还在跟他的团队讨论为附近企业订制车间用的机械臂、AGU小车的方案。
“我们与太仓的企业开展了广泛合作。”说起上海技物所太仓中心这两年在太仓的发展,代作晓博士如数家珍,“瓦斯监测系统、医学影像系统、纸杯自动化生产系统……通过这两年的研发积累,慢慢进入产出爆发期。”
目前上海技物所太仓中心已搭建先进医疗、智能制造、综合信息等5个平台。此外,还服务地方科技发展,提升市民科技素养,比如与健雄联合培养人才、牵头成立太仓机器人学会……代作晓博士表示,作为已经深耕太仓的大院大所,他们将引入更多科研创新团队、先进成果,在太仓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纳入上海经济圈方面起到科创引领作用。
可以看出,从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聘请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到如今“借脑”上海的大院大所资源打造临沪科创产业高地,太仓把自己定位为上海创新辐射北走廊第一承接点,借助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平台,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太仓正围绕建设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常态化举办沪上高校院所“太仓日”等活动,不断加强与上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采取“研发在上海、转化在太仓”的合作模式,吸引更多专业创新团队入驻太仓,推动科研成果落地生根,比如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苏州研究院、同济大学高新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等一批大院大所相继建成投用。太仓正整合创新资源要素,打造“研发+制造”模式,加快成为上海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
民生共享画出“同心圆”
每到周三、周四、周五,浏河人民医院的专家门诊就非常热门,因为专家都是来自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的一些权威专家,如心血管科、牙科、微创整形科、消化内科等。
“我们2015年就开始和上海九院合作了,去年和上海九院正式结成医疗联合体后,双方进行了全方位对接合作,大大提升了浏河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浏河人民医院副院长缪发彬介绍说,现在每周有21个上海九院医疗专家来院坐诊。
“在上海专家的指导下,我院的微创手术已经成为特色,比如整形美容、眼科等,不少患者都慕名而来。”缪发彬表示,通过医联体合作,浏河人民医院也从原来的乡镇医院向特色综合性医院发展。
对于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充满期待的不仅仅是企业,更多的是普通居民。通过一体化筑起的,不仅是经济协同发展圈,还是百姓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圈。得益于与上海地域相接、人文交融的毗邻优势,太仓正通过服务领域一体化合作,促进民生资源共享,落实“同城效应”,画出民生最大“同心圆”。
除了最显而易见的交通对接,太仓正积极引进和承接上海、苏州等地优质资源,加快推动公共设施和服务互联共享。比如医疗,与上海多家三甲医院组建跨区域医联体,开展异地就医联网结算。
同时,太仓正加强与上海及周边地区环保协作,共同推进沿江环境治理,共建清水通道维护区及“嘉太生态区”。太仓还积极建立完善跨区域社会治理联动机制,与嘉定、宝山共建互联互通信息服务平台、跨区域信用合作体系,常态化开展治安卡口共建、交界区域巡防联控等工作,区域协同治理体系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