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周华
德国当地时间6月5日下午,中德创新城市合作论坛暨太仓日活动举行,四方共建“中德(太仓)创新合作城市”活动正式启动。同时,太仓与德国中国研发创新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德国中国研发创新联盟在前沿科技、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桥头堡”作用,助推太仓融入国际创新网络,进一步提高对德合作质量。 本报6月6日报道
德国“太仓日”活动每年举行,但今年的层次和能级不同以往。从形式上看,以往由太仓市政府联合“太仓日”举办地的德方相关机构举办,而今年与中德创新城市合作论坛相结合,成为中德两国层面创新交流的系列活动之一;从内容上看,收获也颇为丰硕,中德四方共建“中德(太仓)创新合作城市”,我市与德国中国研发创新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意味着太仓可以凭借中德两国的高端资源,在城市创新领域先行先试,向着更深层次推进太仓对德合作。
何谓“城市创新合作”?笔者以为,这是以城市为载体、创新为路径的合作模式。将城市作为载体,即统筹一个地方城市的力量,调动各种资源,实现与德国地方、企业、行业协会等广泛而深度的交流合作,最终实现产业合作、社会协同、民生共进、文化相融;将创新作为路径,则是当下的合作应该与以往有所不同,需改变以往单纯招商引资、简单交流互访的做法,从推动城市建设创新生态体系、充分调动各参与主体的创新积极性的角度入手,从而形成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推进对德城市创新合作,对于太仓而言颇具现实意义。随着全国各地对德合作工作的日趋深入,作为对德合作的先行者,太仓如何保持领先优势、发挥示范作用?当前,我市已经成为中国德资企业聚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今后如何实现自身对德合作的再深入、再突破?我市明确要打造“中德合作城市典范”着眼点和发力点在哪里?“城市创新合作”可以为上述问题提供答案。德国具备全球领先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高端研发和品质优化能力,尤其在备受全球瞩目的智能制造领域,培育了大量极具竞争力的人才和企业,我市也正致力打造完善的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双方可以在数字经济、 智能制造等领域强化合作,特别是在工业 4.0 带来的新技术、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拓展合作空间;我市拥有大量德企,但还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领域,事实上,医药、医疗器械、可再生能源等也是德国的优势产业,同样符合我市产业发展的方向,对德产业合作可以在更多领域达成更大成果;我市对德经贸合作频繁,但大多还是德企单向投资,还要促成更多以创新为核心的中德企业双向互动;德国的城市建设管理拥有丰富经验,比如在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城市地下空间等方面的经验也是我们所急需的。
依托城市创新合作,对德合作可以在太仓收获更为丰硕的成果。太仓处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叠加区,当前又阔步迈进高铁时代,高校资源加快集聚,娄江新城高起点规划建设,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对德开展城市创新合作的基础更为扎实。近年来,我市多次参与中德两国高级别交流合作,此次“太仓日”又达成了新的重要成果,必将在对德城市创新合作的框架下,牵引我市继续强化对德创新合作,推动从多为德企单向投资向双向互动常态化迈进,从产业合作为主拓展到科教、文体、城市建设、社会公益等多领域发力,实现全方位交流,深层次推进,取得互利共赢、务实丰硕的合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