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华 文/图
核心提示
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是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只有加快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才能有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近年来,我市以开展定向培养、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等为重点,全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多项工作走在苏州乃至全省前列,为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立志农业领域
■30名准大学生签约当职业农民
前天上午,城厢镇东仓村村民陈雪琴带着女儿陈美月,特意早早赶到了市区的世代大酒店。原来,他们是专门来参加2018年太仓市基层农业专业人才定向培养与就业协议签订仪式的。
“与市委农工办、市农委等部门签订定向培养与就业协议,不仅解决了孩子大学期间的学费,更解决了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作为家长当然高兴!”在现场,陈雪琴说,他们家本来就是土生土长的种田专业户,从1998年起,先后在城厢、双凤等地从事蔬菜种植。
种地虽然辛苦,但实事求是地说,只要踏实肯干,照样有奔头。陈雪琴坦言,他们家目前在双凤镇的新湖村种植了50~60亩的蔬菜,一年下来,家庭毛收入起码也有50万元左右,比上班强多了。之所以决定支持女儿到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现代农业专业,就是希望她能在大学里,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能在农业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同样,一位来自浮桥的学生家长说,太仓农业发展越来越快,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收入水平也越来越高。孩子到大学学习农业技术,将来回村里的合作农场工作,照样可以大有作为。
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市现代农业正逐步向具有智能化、产业化、生态化方向转变,急需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知识技能水平较低等问题逐步显现。
2012年,我市开始筹划和相关农业院校合作,定向委托培养一支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起,太仓在全国首次采用定向委托培养方式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工作。2014年~2015年,我市累计招收了207名定向委培生,到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等涉农院校,进行为期3年的学习,并全部分配到各区镇的村办合作农场工作。据介绍,今年,我市之所以继续开展基层农业专业人才定向培养工作,选择30名应届毕业生,到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就是为了进一步缓解农业农村工作人员中,普遍存在年龄老化、青黄不接、专业失衡等问题,努力为乡村振兴培育更多的生力军。
扎根田间地头
■“新生代”职业农民在村里“挑大梁”
1995年出生的沈佳佳是太仓第一批农业委培生,2016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浮桥镇丁泾村绿苗合作农场。昨天上午,记者见到沈佳佳时,她正在蟹塘里察看秧苗的长势。相比前年刚毕业进入农场工作时,她的田间管理技术娴熟多了,一招一式更为专业。
“我家就在丁泾村,从小在这长大,对村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大学期间,学的也是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回村里工作算是专业对口吧!”小沈告诉记者,虽然说,根据村里的安排,她不仅负责协助村主任做好合作农场的生产管理,还要负责特色农产品电商营销平台建设与维护、蔬菜检测以及各种台账资料的整理等一系列工作。
在农忙期间,她还得和村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去帮忙“干活”!和师傅们一起起早贪黑地抢收、在工厂化育秧中心帮忙搬运秧盘……她笑着说,前段时间的夏收夏种中,自己整天在田间地头忙活,虽然人黑了、瘦了,很辛苦,可这一年来,自己还是跟着师傅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日子过得很充实。
“与那些在企业上班的同龄女孩相比,我在农场工作可能稍微辛苦点,但两年多来,我也慢慢习惯了,况且当时报考农业委培生的时候,就已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沈佳佳笑着说,自己虽然看起来比较文静,但也算“能文能武”,不仅文字功底扎实,而且可以熟练驾驶拖拉机、收割机等各种农业机械,村里的人都笑称她,干起活来像个“女汉子”。
这些农业委培生不仅在大学期间系统地学习过农业生产相关知识,而且全面接受农机驾驶、维护等技能培训,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正是合作农场发展中急需的实用性人才。浮桥镇丁泾村相关负责人也对这些涉农大学生抱以厚望,目前,他们村已招聘了3名涉农大学生,与合作农场工作人员相比,这些年轻人不仅踏实肯干,也更有活力与激情。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成为合作农场发展的主力军,在农场发展的各个环节独当一面。
像他们这样扎根田间地头,立志当一名“新生代”职业农民,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领域打拼的农业委培生还有很多。采访中,不少委培生表示,太仓现代农业发展很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很高,只要能吃苦,自己一定能干出成绩。
2016年6月15日,我市举行了2016届农业委培生就业双选会,96名毕业生当场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顺利上岗。2017年6月29日,在2017届农业委培生就业双选会上,107名毕业生被80个村(社区)“一抢而空”。目前,全市203名农业委培生已经在各村“挑大梁”,当起了现代农业发展中急需的“新生代”职业农民。
职业农民培育
■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新生力量
近年来,我市以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一线人才的迫切需求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和实践,深入探索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这一课题,形成了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太仓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我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践的定向委培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式,更成为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样板。
在定向培养过程中,我市积极探索创新以“培育机制科学化、管理运行高效化、激励机制项目化、选人用人优质化”为重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强化委培生权益政策落实。市委农工办、市农委等党委、政府职能部门与委培生签订《农业专业人才定向培养及就业协议书》,落实委培生按有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切实保障委培生切身利益。
创新实施全程学费资助政策。我市设立专项资金,委培生学习期间的学费由专项资金承担,分两阶段支付。在校学习期间先期支付60%学费,取得毕业证书并与相关村或合作农场签订用工合同后一次性补助余下40%学费。同时,强化院地合作培育职业农民。市农委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实施《委培生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实施“一个院校+若干基地”教学实践模式,以职业技术院校为依托,以太仓市特色粮食、蔬菜、园艺等各类村级合作农场为实训基地,安排农业现场教学和农机驾驶员操作培训。
创新实施“双向选择”的分配机制。我市坚持“优生优先”的原则,江苏农职院综合排名前十位优秀学生有优先选择权;坚持“需求优先”的原则,用人需求达两人以上的村(社区),可优先选择需求数50%的毕业生。创新实施“师徒式”培育机制。选择各村(社区)具备较强的事业心、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农业技术的农业专家,作为到岗的农业委培生的指导老师,实行一对一的“师徒式”培育。
实施“双培”计划。市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农业委培生政治培养,把思想正、能力强的农业委培生培养成为党员;打通上升渠道,把政治坚定、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委培生推上村(社区)领导岗位,对表现特别突出、符合条件的作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重点培养。目前,毕业的委培生中,已经有12名进入村两委领导班子,在各村两委班子和村级集体合作农场发挥重要的作用。
无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还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升太仓“三农”发展水平,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力度,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不断创新工作举措,着力培养一支政治文化素养好、农业发展能力强、基层管理水平高、留得住、扎下根的优秀农业委培生队伍,为我市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