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来自上海大学的32名新闻学子走进太仓,从不同视角看太仓的历史、文化与城市风貌
□本报记者 徐 静
从寻访“归庄阿姨”到聆听江南丝竹,从跟着沙溪古镇上的德国面包师做面包到走进璜泾镇孟河村拍摄幸福花海,这周,来自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32名新闻学子分成10个采风小组,深入我市乡村、社区、企业,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太仓风土人情,体验这座江南小城的独特魅力。
“我还是第一次来太仓,这两天感受最深的,就是遇到了好多善良的人!”上海本土学生严茗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小组名为“太仓吴彦组”,6月26日下午,他们小组走进太仓旗鸿缘旗袍体验馆采访。采访开始前,组员们顾虑重重,既担心采访对象不配合,又担忧旗袍店里顾客不多,视频拍不出效果。然而,让严茗和其他组员既惊又喜的是,旗袍店生意极好,而且从店主到顾客,都对前来采访和拍摄的学生热情以待、照顾有加,整个采访进行得相当顺利。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这是记者采访这批新闻学子时,听到的对太仓市民最多的评价。“一大早打的去孟河村采访,因为担心下午回城的出租车少,我们就在车上讨论了一下,没想到,司机师傅一口答应下午来村里接我们。”“在浏河古镇偶然走进了一个老根艺术馆,店主大叔请我们喝了一盏又一盏老白茶。”“到沙溪老街采访长寿老人,八九十岁的爷爷奶奶们精神不要太好哦,对我们也特别热情。”
对太仓这座与上海近在咫尺的城市,学生们表示,这里拥有与上海完全不同的“安逸”城市氛围和“慢速”生活节奏,来这里短短几天时间,自己已经“爱上了太仓”。
学生徐钰婧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太仓重案4组”选择的采访对象是沙溪古镇上的德国面包店。“凌晨3点起床,4点赶到店里,用英语采访德国店主,亲眼目睹德国面包成形的全过程,真是一次特别的体验。”徐钰婧说,最让她和组员们惊讶的,还是古镇上的居民与德国店主之间和谐融洽的相处氛围,“德国店主见到住在店对面的老婆婆就热情地打招呼,老街上的人们会去品尝传统的德式面包,在古镇上,能看到中外文化以这样一种方式碰撞和融合,让人感动。”
溪山琴社里,听非遗传承人弹一曲古琴雅音;浏河古镇上,品尝米酒文化的浓厚绵长;到浮桥镇,听一听老党员胡学雷做好事背后的心路历程;走进璜泾镇,感受“知青家园”里上海知青们对太仓的热爱。几天时间里,新闻学子们从多个侧面了解了太仓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和谐的城市风貌。
“太仓人心态好又热情,太仓城市和谐精致又有文化内涵,不实地来看看,是没法感受得如此深刻的。”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书记李道芳告诉记者,结束采访和素材收集工作后,学生们将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以文字、照片、视频和电视纪录片等不同形式创作一批新闻作品。其中部分高质量作品,将有望通过解放日报上观新媒体、SMG纪实频道、东方教育时报等不同平台进行传播。“随着长三角地区的联动发展,太仓和上海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我们希望通过学生们的眼睛,发掘更多的新闻素材,从不同视角展现这座城市的风貌,增进两地社会的相互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