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阚亚方/文 姚建平/图
大红色的封面,封面上印有“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日前,姚鸿芳一下子就收到了四本荣誉证书,这些荣誉的取得来自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
乡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姚鸿芳是苏州地区唯一一个闯入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缝纫项目的选手,并一举拿下了三等奖和“乡土技能人才贡献奖”,被评为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江苏省技术能手。
最贵的衣服买来不是穿的,而是拿来拆的
姚鸿芳今年42岁,已经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学服装设计专业的她毕业后一直从事着与专业相关的工作。1995年,毕业后在上海一家服装企业工作了几年后,姚鸿芳辞职自己创业,办起了服装厂。
记者见到姚鸿芳时,她穿着一身中式对襟衫,在人群中显得比较特别。原来,她一直偏爱中式衣服,平时的穿衣也是中式风格居多。2003年,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姚鸿芳被嘉宾所穿的旗袍惊艳到,学服装出身的她第一次有了自己做旗袍的想法。“对于我来说,旗袍并不陌生,但年轻的时候也许感受不到旗袍的韵味,年纪大了反而越发觉得旗袍有韵味。”姚鸿芳是个行动派,有了自己动手做旗袍的想法后,她就立马付诸行动。
最经典的古典旗袍是姚鸿芳制作的第一件旗袍。购买面料、制版、裁剪、制衣……第一件旗袍,姚鸿芳用了4天时间完成,但对成品她并不满意,总觉得要改进的地方太多了,可自己又不知道如何改进。为此,她跑到常熟一家比较有名的旗袍专卖店,花了差不多3000元买了一件自己中意的旗袍。这件她那时买的最贵的衣服,却不是用来穿的,而是被拆解工作研究的。
那段时间,姚鸿芳将全部心思放在了旗袍上,晚上还经常捧着手机研究旗袍的款式、制作工艺等,第二天再进行实践。几个月后,通过不断地改进,她终于对自己的第一件旗袍作品稍微满意了。花大价钱买来的品牌旗袍和她自己制作的第一件旗袍,是她后来经常拿来实践的对象,以至于后来衣服都被她摸旧了。
钻研定制旗袍,打造自己的品牌
市场上成衣旗袍的规格是按大众化的身材体型量制的,由于每个人身材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而旗袍又是趋于紧身、抱合性强的服装,旗袍爱好者很难在成衣旗袍中选到最合身的。3年前,姚鸿芳将旗袍作为自己的事业,创办了以旗袍订制为主的专业旗袍体验馆,打造旗袍品牌“旗鸿缘”。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服装行业的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但姚鸿芳在为顾客定制旗袍的过程中,衣服的纽扣和缝边,她一直坚持纯手工,“旗袍上的扣子是盘扣,我们也称为艺术扣,它的制作方法主要是用称为‘袢条’的折叠缝纫的布料细条编织而成。手工缝制可以呈现出更多的图案,人们在缝制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创作,缝制出独一无二的纽扣形。”姚鸿芳解释说,手工盘扣相比机器缝制,更惟妙惟肖,“但制作盘扣也是比较花时间的一道工序,拿一件旗袍3对盘扣来说,基本要3个小时才能完成,复杂的盘扣则往往需要半天时间。”
姚鸿芳完成一件普通工艺的定制旗袍大概要2天时间,缝边全部手工完成,“机器缝边可以看到裸露在外的针线,手工缝边在衣服表面是看不到针线的,而且手工缝边处理的衣服边更加流畅、美观。”
如今,上海、昆山等地的顾客经常过来找她定制旗袍,甚至山东、安徽等地也有她的顾客。姚鸿芳的顾客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去年10月,她受邀参加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并成为苏州唯一一个进入缝纫项目总决赛的参赛者。“5分钟观察一件旗袍,第二天需要在12个小时内制作出一件一样的旗袍,10个专业裁判根据旗袍的造型、工艺、细节进行打分。”姚鸿芳回忆说。比赛中,姚鸿芳一举拿下了三等奖和“乡土技能人才贡献奖”,被评为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江苏省技术能手。
图①:姚鸿芳在制作旗袍。
图②:姚鸿芳在指导旗袍制作。
图③:旗袍制作有的边缝用上了缝纫机。
图④:旗袍纽扣就是这样一针一线地做出来的。
图⑤:旗袍纽扣和纽花手工要求很高。
图⑥:姚鸿芳在城内开的旗袍定制专卖店。
图⑦:姚鸿芳为刚制作的旗袍试样。
图⑧:“旗鸿缘”制作的旗袍款式多样。
图⑨:姚鸿芳在店内整理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