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琦
近期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措施引进人才的“抢人大战”,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些“抢人”政策显得过于粗暴、简单。在当下“抢人”,既要准确也要用心。
葛优在《天下无贼》中说过一句经典的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珍贵,人才呀!这不,这一年多来,各地引进人才的力度不断“加码”,人才新政也是频频出台。这体现了城市对人才的重视,是对过去“重物轻人”的传统城市发展观念的调整,是件好事。
然而,纵观各地“抢人”新政,不难发现政策和举措出现了惊人的同质化,无非就是发出落户、住房等物质“红包”,而抢的人才无非是全日制本科以上……这样简单粗暴的“抢人”真的好吗?
笔者认为,“抢人”目标要精准,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抢人”、根据自身的产业发展方向“抢人”,并不是什么人才都要,也并不是来了就好,而要考虑人才来了之后能否适应、当地能否容纳。还有,是否本科以上的才算人才?笔者走访企业得知,很多企业对于高技能职业工人的需求远比高校毕业生来得迫切。很多学历低,但有丰富经验、技术精湛的务工人员也算人才。工匠就是人才的一部分。所以,盲目的“抢人”在精准性上就偏离了。
当然,人才抢得来,还要留得住。很多地方认为,只要给对方高薪、落户等好政策,还怕留不住人?这种观念忽略了人才心理需求的一面,即尊重和自我实现。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其实,人才是“抢”不来的,人才是被“吸引”来的。引进人才不是一锤子买卖,引进来更要用得好、留得住。因此,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显得更为重要,不然孔雀还会东南飞,人才也会逃离北上广。
各地在“抢人”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根据产业链找准自己的定位,为人才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创造良好的教育、医疗、营商环境及生态环境、居住条件等,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才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