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良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人社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近十四亿人口的国家,实现了从农业为就业主体向非农业为就业主体的跨越;从着手解决就业问题向就业创业并举、创业带动就业的“双发展”局面跨越;从形成庞大的农民工队伍起步向技工型、创新型、创新领军人才队伍建设跨越。使全国城乡凸显的就业矛盾得到缓解,经济发展跃居世界第二,广大百姓普遍拥有社保和生活快步迈向小康。但是,我们在成就面前也要看到人社事业发展中潜在的风险,应根据自己的国情、结合先发展国家的经验教训,着力推进和确保人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问题,国家层面一头非常重视,已经作出相关战略决策和应对举措。然而,地方一头在怎样确保人社事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对于紧迫意识、科学发展意识和脚踏实地意识比较缺乏,与积极探索和研究人社事业可持续发展规律,努力不断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经验和新成果,让人民群众打心眼里对人社事业可持续发展放心满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建议要加大“三个强化”,进一步夯实基础,确保人社事业切实走向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人社事业可持续发展认识
首先,要进一步认识人社事业是关乎民生的重要事业。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初期关乎着百姓就业,中期关乎着百姓就业和在先发展地区推进社保,后期关乎着百姓创业就业(失业率控制在最低水平)和社保推向广覆盖、全覆盖,这些民生要素确实为百姓生活迈小康发挥了基石作用。随着商品经济日益加快发展,百姓无论生活或幸福指数提升、越来越离不开这些民生要素,社会和国家的稳定也离不开这些民生要素,我们对此必须要化大力气推进和确保人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进一步认识人社事业关乎助推经济加快发展。一方面人社事业依托政策法规完善及相关部门和服务窗口健全与履职,推进企业规范用工及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为企业确保正常生产提供稳定的秩序。另一方面为企业用人发挥着供给方面的桥梁作用。这方面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因为我们的经济要转型升级,还要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且要成为世界经济的引领者。这对于企业用人来说,当然不仅需要创新型人才和相配套的技工型人力资源,而且需要国际领先的创新型人才和相配套的技工型人力资源。当下强调人社事业可持续发展,其意显然离不开为新时代企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好这方面的服务。
再次,要进一步认识人社事业和经济共发展的关系。这方面我们试看先发展国家的实践。今日俄罗斯,看似经济得到发展了,可它发展的是能源经济,没有去发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能动性的制造业经济,不仅使国民得不到很好的创业就业,而且国力也显的上不去。从美国来说,迈向经济强国靠的是制造业,走向衰退、国民失业率上升也是制造业,当前还想重振制造业。我们再去看其他国家,2009年我们去了欧洲的法国、丹麦、挪威、和瑞典考察,洋专家们给我们讲课讲到最刻骨铭心的,就是他们这些国家曾在社会保障方面盲目地推进高福利,钱从企业税收中追加,导致企业税负过重而关的关、溜的溜,百姓凭借优厚的福利又不去积极创业就业。我们借鉴人家的经验教训,就是要更好地把握自己不仅要发展制造业,而且要发展好制造业,且社会保障绝不能超越经济发展,使人社事业和经济、经济和人社事业真正的互发展,方可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强化科学发展意识
科学发展方面,改革开放初期因面对经济总量实在太小、全国城乡剩余劳动力实在太多、加上国内外市场供需实在太短缺的实情,我们着力推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是对头的。但问题出在时间一晃近三十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坚持着扩大外需的发展模式。当时媒体报导先发展起来的东部地区一些城市与发达国家一些城市建立起市长交流互访机制,发达国家市长们交流中大多谈日常工作怎样注重抓教育,通过抓教育使市民的创业就业提升创新能力,从而助推动经济加快发展,再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助推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而我们国家的市长们大多谈日常工作怎样注重抓招商引资,通过抓招商引资办了多少工厂企业,创造了多少产值,增加了多少税收等发展数据。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当时依然处在追求GDP数量的大形势下,对于发达国家市长们交流的对我们有益的方面。根本没有认真地吸取和借鉴。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对我国经济带来了直接的影响,才大面积迈开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步伐。然而,当创新发展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制造业经济加快创新发展,此时却冒出了房地产热。高房价引发资金向房地产集中,促使不少原本搞制造业的企业也搞起了房地产,这对于创新创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显然会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也不难看出我们的基层对于科学发展意识的依然缺乏。眼下要怎样来推进人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意识。
三、强化脚踏实地的作风
确保人社事业可持续发展,既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够实现和摘获。以问题为导向,当代人和子孙后代都要把脚踏实地作风融合到工作的各个环节,毫不松懈、一步一个脚印加以推进和落实。
一是要在宣传上突出脚踏实地。因为人社事业方面的创业就业和社保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况且发展的主体又来自人民群众,我们要在人社事业可持续发展上做出好文章,必须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各级党政组织应充分发挥好宣传优势,且在宣传工作上不仅要发挥媒体作用,而且要必须继续发扬传统,深入群众、与群众加强沟通和对话,一来把人民群众原本对人社事业已经实施的政策和做法存在不理解和看法的,进行彻底的解释清楚,以好事办的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凝聚人心;二来把人民群众的目光引导到长远的轨道上,而不是让人民群众年年顶着养老金加多少;三来让人民群众对人社事业可持续发展不仅形成共识,而且能够更好地履行起每个人的职责。
二是要在注重科学上突出脚踏实地。世界迈入新经济发展时代,各级党政组织不能把科学发展浮在嘴上,而是要与实际工作真正相融合。尽管从上到下的党政机关有明确分工,但面对新形势,必须站在科学发展的角度运筹帷幄,把经济发展与人社事业发展切实融合起来,千万不能等到创业就业或社保真的出了问题,再去考虑怎样发展来不及了。要把经济发展与人社事业发展、如同现代战争的陆海空指挥一样高度融合,绝不允许再存在“二张皮”现象。否则对经济和人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都不好。包括各部门间的执法都要联网,如同欧洲国家的交通部门遇到闯红灯,不光查处交通违规问题,同时还要查清楚有没有缴税(他们的人头税中一部分是社保基金),查下来没有缴、由交通部门促成补缴。看来我们的社保参保和缴费光靠人社部门独家执法或企业部分委托地税征收,还是不够科学和不够全覆盖的。
三是要在制造业发展上突出脚踏实地。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发展农业可以拉动不少创业就业,同时缓解粮食问题和市场副食品供给。发展服务业也可以拉动不少创业就业,并且能够直接提高本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然而,制造业尽管越来越走向智能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它所带动的经济链形成的创业就业面还是最宽,对于确保群众参保及正常缴费最具基础和发挥稳定作用。况且,制造业是经济和科技走向强国的基石,要使我国真正崛起,还必须在制造业创新上成为世界的领头羊。我们因此要坚决堵住房地产热的去路,决不能让它的市场在一线城市不行去二线城市、二线城市不行去三线城市,把人心切实汇聚到制造业发展上来。在政策上要进一步倾斜,使制造业成本得到明显下降,资金和人才进一步向制造业集聚。
四是在抗风险能力上突出脚踏实地。在人社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潜在着诸多方面的风险,各级党政组织既要加快发展创新创业、就业经济,使全国城乡现阶段的创业就业继续保持好的态势和尽早实现经济科教强国的中国梦,又要在智能化和社保基金的增值上做足文章,待到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时,制造业的劳动力缺口应立足自产的一流机器人取代,养老金缺口应立足不去大面积啃财政。然而,这些方面,特别是养老基金的增值,它的权力支配集中在国家层面,近年来国家层面一头正在进行着探索和实践,我们建议还须加大力度。总之,我们只有脚踏实地的干,方能推进和确保人社事业切实走向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