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劲松
【摘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国计民生的重要机构之一,承担着改善民生、实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重要责任。在如今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也必然与互联网融通。目前,经过十年基层服务平台的构建、改进,人社平台已日趋成熟,并随着时代发展,日臻完善。
【关键词】人社部门 基层平台 拓展完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国计民生的重要机构之一,承担着改善民生、实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重要责任。在如今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的业务也必然与互联网融通,构建并完善覆盖全市城乡、功能完善、独具特色的人社工作基层平台,以实现全方位服务民生、助推政社互动的终极目标。十年来,人社工作基层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推进,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提升、完善,日渐步入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构建平台,推进社会化服务进程
自2007年起,劳动保障信息化“村村通”工程、镇(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双双纳入市政府的年度实事工程,按照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在全市所有社区(村)全部建成统一标准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经十余年实践,人社基层服务平台逐步推进业务前移,实现基层平台全覆盖。一是组织机构到位。成立“太仓市社区劳动保障管理中心”,设立社区(村)劳动保障服务站,聘请居委会、行政村主任兼任站长,居民(村民)组长任劳动保障联络员,形成多维立体的组织架构。二是工作人员到位。按照每个社区(村)1-2名的配备标准,面向社会招聘了专职基层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由市局“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目前,全市194名协理员,分布在153个社区、村,98%的人员(含新录用)获得劳动保障协理员四级资格证书,110人考取三级资格证书。三是经费落实到位。由市级财政安排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2007年市财政先后安排基层服务站建设启动资金450万元和工作经费110万元,并逐年增加,至2016年底累计安排资金4179万元。四是硬件设施到位。全市社区(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均配有工作场所、电脑、扫描仪、电瓶车、通信工具、液晶显示屏和相应的安全防盗等设施,并全部与劳动保障系统联网。五是管理制度到位。严格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确立基层服务平台运行的标准和规范,制定《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人员职责》、《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流程》等管理制度,精心编印并定期完善《社区(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手册》、《人社业务流程汇编》。六是工作规范到位。成立城乡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和“十五分钟就业社保圈”基层平台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工作专项领导小组,指导基层平台做好基础性就业援助、社保服务和人力资源动态管理等专项工作。
二、延展服务,实现管理成效新突破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秉持服务为民的基本理念,人社基层工作平台积极适应时代要求和公众需求,全面提档和拓展功能、实施延展服务。
(一)业务下沉助推城乡服务一体化
劳科院的“太仓市城乡统筹劳动保障服务均等化”研究课题是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信息网络不断推进和下沉的契机,目前已扩展至就业、社保等动态业务,全面实现社会保障服务的“五个不出村”。①就业服务不出村。在社区即可了解和推介就业岗位、办理就失业登记等。②接受培训教育不出村。社区播放电化教育信息,办理职业培训报名登记手续。③办理社会保险不出村。社区居民均可在社区办理参保手续、居民医疗保险申报等业务;④社会化服务不出村。社区可为退休养老人员提供慰问、免费健康体检等各类社会化服务;⑤劳动关系调解不出村。基层调解人员就近开展劳动争议调解,督促双方履行调解协议等。
结合工作实际,农村公共就业服务四项工作制度的内容与全市就业再就业整体工作日渐融合,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对基层平台建设的引领模范作用也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坚持以强化创建规划、能力建设、成效考核“三强”标准,落实“就业援助一对一、创业帮扶一帮一、职业指导一带一”精准帮扶,更好地推进全市充分就业工作。
目前,全市劳动年龄段人口25.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8.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92%;城镇登记失业率1.9%;确保零就业(零转移)家庭动态清零,就业困难家庭一人就业率达到100%。全市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达标率100%,其中苏州市级示范社区8个,省级示范社区12个,充分转移乡镇创建率达80%以上。
(三)探索实施农村劳务合作组织实体化建设
2014年,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农村劳务合作社发展 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意见》(太政发〔2013〕95号)文件要求,以沙溪镇为先行点,实施农村劳务合作社实体化建设,探索公共就业服务实名化管理,深入挖掘农村劳务合作社在扩大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潜力,实现了“管理模式、扶持项目、岗位设置、服务对象”四大突破。今年,人社部门与农委相关部门建立农村富民工作信息联络通道,通过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横向合作,把农村劳务合作社的覆盖范围提高到80%以上。目前,全市共成立92家合作社,参与劳务合作的农民达1万余人,社员年人均收入超万元,带动季节性就业(临时用工)超5000人。
三、探索创新,整合推进平台建设
在人社基层服务平台运行的多年实践中,基层工作者不断思考创新,疏通脉络,实现信息数据e链接,构建起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整体协同程序,为推进基础平台有效运用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整合劳动就业资源信息库
通过《劳动保障卡》的发放和人员信息的采集,完善和整合劳动保障信息资源数据库,为每位劳动者建立一份“电子档案”,即劳动保障卡。根据劳动保障卡辑录求职、失业、职业培训,及各项社会保险业务、定点医疗机构及零售药店就医和配药等信息,全面实现为劳动者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受益一生的集成式劳动保障服务;劳动保障卡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动态管理的“抓手”问题,确保了信息的唯一入口,形成了统一联动的平台,便于完善劳动保障信息数据库;以劳动保障卡为基础,即可全面掌握全市各社区和行政村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台账、失业人员台账、再就业台账等,进一步完善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与充分就业工作。
(二)建立服务体系专网链接
此外,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三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
一是在各社区就业管理平台通过建立“大蚂蚁”软件系统,实现即时通讯、网络文档管理、社区网络考勤、充分就业电子台账、各种业务软件链接。二是以大蚂蚁为各业务软件平台唯一入口,快速使用各项系统应用,实现全方位、方便快捷的社区就业管理服务,更好地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完善日常工作台账资料收集、加强日常督促检查等。通过社区就业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三级管理四级网络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与均享服务。
(三)升级民生信息发布平台
2014年至今,按照“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民生信息平台”的目标,市人社局对劳动保障“村村通”信息发布系统进行提档升级,建设政府民生信息发布平台,将覆盖全市每个社区(村)的155台42英寸液晶显示屏作为信息推送终端,实行后台控制、联网运行、实时传送。推送内容从原单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拓展到政府各部门的民生政策、公益宣传、窗口服务、生活咨询等领域,为促进政社互动、创新社会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四、与时俱进,拓展完善服务平台
目前,人社基层服务平台已渐趋成熟。但随着太仓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区服务需求不断提高,而现有的网络硬件建设,及服务平台的局限也日渐突出。为此,亟需突破瓶颈,提档升级,方能使人社基层服务平台更趋完善,以更好地满足民众的服务需求。
(一)增扩服务平台
在健全社区独居、孤寡老人信息基础上,开发相关软件,建设相关服务网络;加大硬件投入,增设信息显示端口。如此,老人的日常需求与突发情况都能及时反馈其上,最大程度地提升解决问题的即时性与有效性。
(二)建立社会网络
各社区、基层与相关医疗和社会服务机构密切合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包括饮食、清扫等),以及突发救治等服务,将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完美地结合起来,全面实现方便快捷的社会养老。
(三)提高待遇水平
在社区平台上发挥作用的关键还是人,人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区平台发挥作用的大小。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思想品德好、业务素质强、具有爱心奉献精神的协理员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协理员队伍建立10多年来,已经有110名协理员被社区、村录用为工作人员。因此,呼吁进一步提高协理员的经济待遇,至少和村里普通工作人员的水平相当,以减少协理员的流动。
(四)开发活动平台
有条件的社区可率先开发适合老人活动的平台,并建立管理服务的机制,配套经费保障,促使平台有效高速运转。
平台还可拓展医疗服务功能,建立和医疗机构即时联动机制,普通的健康咨询、健康服务可在社区完成,需要进一步就医的,由医疗机构第一时间提供服务。
基于现有条件,服务平台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尚处于设想阶段。相信,假以时日,人社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定会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