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济大学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上海高校博士后研究到苏州市姑苏领军人才和太仓市创业领军人才,张家奇在求学和创业道路上,凭借扎实的学术素养和过人胆识,实现从学者向商人的华丽转型,在机器人领域闯出一番天地,在太仓一步步实现着自己“智能制造”梦想。
日前,记者来到太仓大学科技园采访浩科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张家奇。“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机器人保有量将达到80万台,我们研发的控制器技术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张家奇说,目前,浩科凭借独家研发的控制器技术,已接获433万元订单,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签订相关产学研协议,探索协同创新新模式。今年上半年,浩科还获得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2005年,张家奇考取同济大学博士,开启机器人方面相关研究。他应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设计一套机器人自主行走训练程序,大大提高机器人行走速度,并参加多届RoboCup世界机器人比赛。张家奇获得国家第一批“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资助。2007年他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留美两年间,他参与帮助病人恢复行走外骨骼设计,在行走协调性和稳定性方面取得关键性技术突破。
回国后,张家奇先是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高峰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和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随后,他通过技术入股,在上海参与一次短暂创业,积累公司运营经验。
2016年,与太仓一次偶然相遇,让他爱上太仓。当年他带着几个核心人员从上海来到太仓,成立浩科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开启全新的创业历程。在公司成立之初,张家奇就为公司制定“三创”企业文化,以“创业”为基调,以“创新”为动力,以“创收”为目标,回馈社会,引领行业。
有了第一次创业心得,张家奇调整创业思路,他把机器人控制器作为主打产品。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大脑,控制器的好坏直接决定机器人性能的优劣。他设计研发了基于EtherCAT总线的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为了实现工业六轴机器人的精确位置控制,他带领团队连续5个月夜以继日地奋战,搞算法、编程序、做测试。公司放着好几个折叠床,累了大伙就躺在上面休息会。
“智能制造已成潮流,公司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务必在机会来临时抓住它。”张家奇告诉记者,经历一段时间的研发“蛰伏”,公司迎来跨越式发展,正在向成为一家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机器人整机生产商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