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华/文 姚建平/图
核心提示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部分农民由于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劳动技能有限等原因,就业难度不断加大。
2001年,浮桥镇将被征地农民组织起来,创办了全省第一家劳务合作社,既解决了一些农村闲置劳动力的稳定就业问题,又为用工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劳动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我市积极鼓励支持各村发展劳务合作社,将部分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组织起来,承接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物业管理、农业生产服务等工作,在切实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促进增收的同时,更进一步加快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样板
劳务合作
提高中老年农民收入
早上7点30分,城厢镇东林村村民许国财跟往常一样,准时赶到村劳务合作社,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今年70岁的老许是村劳务合作社的“资深社员”,再过几个月,他就要正式“退休”,离开自己工作了近10年的劳务合作社,回家养老。
“我是村劳务合作社的第一批‘社员’,2007年就参与了村劳务合作社的筹建。这些年来,我和合作社的其他人一起,先后干过保洁、绿化养护等活。”老许告诉记者,他家原来在“新横村”,2004年并入东林村。虽然2007年东林村整体拆迁,土地换保障时,他已60岁出头,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但因为身体很好,生性闲不住的他还是决定再找份工作。
想种地吧,家里的地交给村集体了;找工作吧,文化程度不高,年纪又大了,许国财笑着说,现在,自己每月不仅可以领到2000多元退休金,还可以在劳务合作社拿到2500多元工资。一个月下来,可以挣四五千元,和那些在企业工作的年轻人相比,收入一点都不差。用他的话说,多亏村里成立的劳务合作社,解决了像他这样的中老年农民的就业问题。
“2007年,我们村因‘金仓湖生态公园’建设,动迁农民有2100多人,其中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缺少技能的‘5060’以上人员约有700多人。”东林村劳务合作社负责人张永兴说,虽然征地后都享受了“土地换保障”政策,生活有了着落,但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为解决这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提高他们的收入,该村2008年3月初组建成立了一个下辖物业管理、绿化养护、家政服务、卫生保洁等部门的“太仓市东林村劳务合作社”。近10年来,劳务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更成为村级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去年,东林村劳务合作社营业收入1350万元,实现净收益250万元,平均每个员工年收入2.8万元。
同样,浮桥镇绿化村劳务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近两年,该村的旺绿劳务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每年仅绿化养护方面的收入就有近400万元,这不仅直接为入社农民带来了人均2.5万元左右的年收入,更使村级经济增长了100多万元。
星级评定
推动劳务合作持续健康发展
对话
农村劳务合作社是我市农村改革发展中脱颖而出的新生事物,它把农村大量就业困难的闲置劳动力组织起来,通过技能培训,再对外承揽业务,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市委农工办合作发展科相关负责人说,劳务合作社不仅是市场经济主体,同时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它把分散的农民聚集起来,以合作社的名义对外承接各项业务、提供劳务服务,能更好地维护社员劳动权益,增加社员工资收入。
近年来,我市劳务合作组织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强了社会管理,也有力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随着劳务合作社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各合作社运行质量高低不一,发展不平衡性比较突出。市委农工办合作发展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扶持引导农村劳务合作组织发展,2014年,我市专门成立全国首家农村劳务合作指导机构太仓市农村劳务合作指导站。作为各村劳务合作组织的“保姆”与“娘家”,指导站履行对农村劳务合作组织的指导、服务和行业管理职能,进一步增强劳务合作组织发展活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同年,我市还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务合作社规范化管理的意见》,对按照规定登记、运行良好的劳务合作社给予2万元开办补助;把村(社区)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服务及生态环境建设等公共服务的16个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范畴,一律发包给农村劳务合作社。
“最近,我们刚刚完成申报今年星级劳务合作社的49家单位的评定工作。东林劳务专业合作社、浏南村劳务专业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获得了三星级劳务专业合作社;田园劳务专业合作社、胜泾劳务专业合作社等9家合作社获得了二星级劳务专业合作社;万安劳务专业合作社、惠贤劳务专业合作社等16家合作社获得了一星级劳务专业合作社。”据介绍,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农村劳务合作社规范运行,持续健康发展,我市2015年专门出台了《农村劳务专业合作社星级评定管理办法》。每两年,我市都会对各劳务合作社从设立登记、制度建设、民主管理、经营服务能力、带动能力、财务核算、档案管理等7个方面内容进行考核。今后,我市将对星级劳务合作社实行动态管理,确保通过星级评定,力争将劳务合作社建设成产权明晰、运行规范、服务到位、管理民主的市场经营主体。
政策创新
劳务合作成富民强村新渠道
展望
发展农村劳务合作社是我市深化农村改革中的一大创新,经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农村劳务合作社在致力“聚焦富民”中发挥出重要作用,特别有效的是将农村有劳动能力的中老年农民和被征地农民组织起来,加入到农村劳务合作社,保障入社人员稳定就业。市委农工办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劳务合作,使农民就业愿望得以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这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而开辟出的农民合作就业新领域,增收致富新路径。
实践证明,农村劳务合作社有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在组织农村闲置劳动力参与新农村建设、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完善农村产业分工、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实现农民充分就业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也在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强村富民上显现突出成效。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农村劳务合作社96家,加入劳务合作社的农民有5983人。2016年,劳务合作社总收益1.19亿元,社员平均收入达到1.7万元。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2011年出台的《关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以及2013年《关于进一步扶持农村劳务合作社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更加有力地促进农村劳务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今年,我市再度出台《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扶持农村劳务合作社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该《意见》进一步明确,“凡市、区镇和村(社区)负责的道路养护、绿化管护、环卫清洁、河道保洁等公益性项目,一律发包给农村劳务合作社,并按规定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明确市、区镇和村(社区)凡涉及上述政府的公益性劳务项目属农村劳务合作社承包范围,均由农村劳务合作社负责包干。同时,该《意见》还进一步明确农村劳务合作社承包公益性劳务项目的条件以及要求,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务合作社的服务指导。
此外,为进一步增强农村劳务合作社发展活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更加有效地整合农村劳动力资源,实现农民充分就业和持续稳定增收,我市还出台了《太仓农村劳务合作社及合作农场雇主责任保险实施办法》。该《意见》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全面支持劳务合作组织的项目、拓展了农村公益性岗位、加大了补贴力度、提高了社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额,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劳务合作社发展的活力,促进了就业困难农民的持续增收,还被表彰为2017年全省农业政策创新奖。
我市在全省首创的劳务合作社,为农村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是对农村“三大合作”改革的创新、拓展、深化和完善。市委农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我市将从抓规范运作、指导服务、行业管理、培训质量、功能拓展等方面着手,积极引导劳务合作社在管理方式上向专业化转变、在合作对象上由特定群体为主向全体农民转变、在服务内容上由单一的劳务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真正实现农村闲置劳动力的联合就业创业,引导劳务合作社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