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被老师要求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便他那时还认不全那24个字,更别谈理解了。对于此事,我是有怨但是不敢言,依然扮演着配合老师教育孩子的一个父亲的角色,区区24个字,对孩子自然也没什么压力。如今,他倒背如流,而我呢,虽然曾经认认真真的将24个字逐个拿来研究斟酌过,但是,一来我没有背诵的任务,二来年过四十,记忆力当真不如从前了,所以现在让我和我儿子比比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定是会败下阵来。
如今,又开会,被要求要能背出这24个字,我当场表态,我背不了!会背24个字的,是我儿子。呵呵,这是故意找茬的气话了。但是说真的,我专业是计算机,几乎每日都写程序,直至今日,很多函数,SQL命令,或者CSS标记我都还没背下来,只是记录在自己的云文件夹里,用到的时候,就打开看一下,有几个用得多了,自然就记住了,一段时间不用,可能又忘记了,一切都是顺其自然,丝毫没有影响到我的工作。
把原本需要具象化实践的理论和政策,抽象提炼成几个字,变成标语口号,反复宣传,这个喊,那个背,到最后,又有几个人关心这标语口号背后的真正的内容呢?这样的“标语治国”不是形式主义吗?是!而且是居高临下的强权形式主义!
最近,我逐渐发现,无论走到哪里,单位、小区、街道、网站,不论抬头、低头,视野的每个角落都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给占据了,我就又开始思考,这些占据了醒目宣传位置的标语,究竟传达了多少有价值的信息?在人们心目中占了多少份量呢?有多少人会为此去仔细研究学习其中的内容呢?我本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各4个词都是认真研究过了,总体认为它们确实代表了积极、进步、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要是全社会各界都能努力践行这个核心价值观,也将会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张贴24个字,就能让这24个字早日实现吗?
曾经探讨过一个科学问题,问,为啥空气和水都是透明的?表面上看,问题很简单,因为可见光都可以穿透空气和水。其实不是那么简单,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地球上充斥着空气、水孕育着生命,因此,空气和水的颜色,在地球生命产生和进化的过程中,就理应是被忽略的“背景色”,地球生物的视网膜在空气和水的环境中进化产生,自然不会感觉水和空气有“颜色”,那些能穿透空气和水的光线才成为了“可见光”。
同样还有另一个现象,当你在一个安静的室内休息,一点点微小的打扰就会让你醒来,但是当你坐在动荡嘈杂的长途公交车里时,噪音更大,车子也在颠簸,你为什么却能睡得着?这是一个有趣的生理现象,当外界刺激被人的大脑、小脑习惯,并且被认为是无害的时候,人类身体对这样的外界刺激就会习惯、麻木,或者说将刺激屏蔽了。
空气被我们“视而不见”,公共汽车上的噪音被我们“听而不闻”,将这24个字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难道就不担心大家反而对它们漠视了吗?关键在于,那些要求张贴、悬挂标语和口号的负责人,根本不关心人民群众看到了会怎样,他们更关心领导是不是看到他做了这些,我在《官的特权》一文中指出,一、当官有好处,二、上级可以决定下级仕途,三、下级对上级唯命是从。彼此因果关系环环相扣,目前的这一现象也验证了这一点。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习主席率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方向,迎接变革,本来这一切都是让国人欢欣鼓舞的,然而,打而不死的小强——形式主义,也乘机钻了出来,四处活动起来了。
幼儿园里孩子们讲故事比赛,主题是“中国梦”,单位里办什么活动主题是“中国梦”,征文比赛,主题也要“中国梦”,于是我写了一篇《实现梦想,须先醒来》的中国梦征文,但可能是因“与主流言论不一致”而被主办方淘汰了。其实,我的文章要是习主席能看到,未必会认为其中言论有何不妥,毕竟我有一颗爱国的心。
推翻帝制100多年,但是中国的官场依然是几百年前的作态,唯恐自己的思想、自己作为或者自己权力下产生的东西和上级不一致,“触怒龙颜”,于是心思便都放在了“揣测圣意”上,将手中的公权力变成简单的“复制”、“粘贴”,不贪,不腐,算是好官了,只是大多逃过了“腐败”之腐却也逃不过这“迂腐”之腐啊!安安全全当官,偷偷摸摸享乐,是某些官员奉行的官场守则。一不违法、二要低调,这样的守则却也着实也找不出个错儿来。但是这样的官,“为人民服务”,服务了多少呢?
我去足疗店捏个脚,要是有个技师双手软绵绵毫无力度,我就可以说“你下去,换一个力气大的来”,于是这次的钱,他赚不到了。他是服务者,我是被服务者,我可以决定用不用他,给不给他赚钱。花钱享受完服务,我回去当程序员,给客户写程序,我是服务者,客户是被服务者,开发的系统好不好用,尾款结不结,这时客户就是上帝。但是似乎唯独这“为人民服务”就不同了,服务得好不好,被服务的人好像也没啥话语权,小乌纱帽都是大乌纱帽给的,只要为人民服务的人没犯法,我就没辙。好比那个给我捏脚的人,不论捏得怎样,只要没打我,没伤我,我就得掏钱给他。
官场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懒政,甚至贪污腐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和组织任命提拔的权力掌握在上级官员的手里这个问题有关。这个问题我在《官的特权》一文中展开了一部分,这里不再说了。比如机关里的民主投票,领导事先筛选出一个名单,然后大家等额选举,就算是民主了?假设全局100人,30人很熟悉张三,且都认为张三愚笨无能,十恶不赦,而另外70人对他不熟悉,但是张三巴结领导,上了选举名单,结果怎么样?70票!过三分之二,当选!开个玩笑说,假设全局根本没有张三这个人,是领导秘书工作失误,名单上多打了一个“张三”,然后民主选举,大家猜这个不存在的张三,能选上吗?呵呵。
回到标语和口号的问题上来,“标语治国”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战争年代能动员民众,政治挂帅的年代可以传达国家正财,但是已难以适应当下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九十年代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宣传对象观念的政治色彩浓烈,因此某个标语或口号一经提出就会在受众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容易认同其传播的内容。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取向和价值观的多元化,政治在宣传对象价值中的作用趋于淡化,其他思潮的作用则相对增强。价值趋向多元化使标语承载的内容很难在每一个社会层面上都获得一致的回应。尤其是如今信息化时代,自媒体时代,一边是满大街的标语口号,而另一边却是视而不见的群众。
所以我建议,那24个字的宣传,要适度,要开辟更多的空间来宣传知识,宣传文化,宣传传统。把价值观具象化,用实例来宣传,比如,在更多的公共场所,公益宣传栏上宣传一些历史典故、成语故事、革命历史、科学常识、交通法规(细则)等等,比如太仓解放日是几号,太仓人口多少,太仓目前最低工资标准,急救心肺复苏的动作分解图,朱棣文简介,吴健雄生平,太仓老照片,等等,甚至不要这些文字,让艺术家创作一些迸发激情和灵感的城市涂鸦作品都可以让城市更加美好啊!
“标语治国”甚至已经成为举世皆知的“中国特色”了,小时候,玩游戏,街头霸王,就有一个中国场景,里面醒目的标语是“不随地吐痰”,最近,电影“天空之眼”中又有一幕中国场景,也是挂满了标语和口号。
篇尾彩蛋:一个领导看了此篇,觉得所说的不错,就在几个公共场所,找艺术家作了几幅画,作品颇有毕加索的抽象风格,这一举动赢得市民好评。只是某日,某大领导路过此处,抬眼一瞥,皱眉道:“这画画得,五官不正,眉眼不齐,不伦不类,成何体统!”,第二日,画被清洗,第三日,墙上已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