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是沪通铁路六标段太仓制梁场技师陈金利在这个工地上过的第3个春节。他说
□本报记者 薛海荣
宏伟大气的彩门,不仅包含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也融入了太仓“天下粮仓”、“郑和下西洋启锚地”的美誉和历史佳话;多个高大的龙门吊静静地耸立在梁场内,如同巨人一般威武……2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沪通铁路六标段太仓制梁场时,顿时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吸引。
梁场物资机械部的技师陈金利正在饭堂里烧菜,他今天是“大厨”,要烧几个拿手菜给妻子阮惠兰及其他几名留守的人尝尝。中等身材,黑黑的皮肤,脸上始终挂着憨厚的笑容,这就是53岁的老陈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当过4年兵的老陈退役后进入中铁一局工作,这一干就是近30年。沪通铁路开工后,他来到了沪通铁路六标段太仓制梁场。3年里他只回过一次陕西老家,也只呆了3天又匆匆回到了工地上。今年春节是他在工地上过的第3个春节,“铁路工地就是我的家,我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大型设备管好、维护好。”老陈淡淡地说。
妻子阮惠兰始终坐在边上看着老公,脸带微笑,偶尔会插上一两句。阮惠兰前些年一直在老家的工厂里上班,现在来到了老陈身边,负责梁场的卫生保洁工作。“我家老陈就是实在,没多少文化,做起事情来特别认真。”阮惠兰说。
吃过饭之后,陈金利和阮惠兰戴上安全帽来到了梁场内,开始对场内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日常的巡视检查。梁场的春节,大部分工人和技术人员都回家过年了,老陈主动提出来留守,梁场内几十台大大小小的机械设备都是“宝贝”,春节期间虽然不开工,但同样需要维护保养,稍有不慎就会影响节后的工作。
记者了解到,沪通铁路六标段太仓制梁场集结了多个不同吨位级的龙门吊,特别是一台900吨的龙门吊如同“巨无霸”一般立在梁场内。老陈和妻子阮惠兰走到每台龙门吊的边上,一丝不苟地对每个螺丝和每根钢绳进行检查。老陈说,机器也和人一样,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只要平时的维护保养到位了,关键时候就能上得去。
每次巡视检查至少一两个小时,一天至少要检查一次。阮惠兰每次都陪着老公,需要的时候也上前搭个手。搞机械设备已经几十年,老陈练就了一番特殊的“功夫”,这些设备他只要看一看、听一听就能知道怎么样。要是哪个部位出点状况,他只要听声音就能听得出来。有一次,梁场内一台80吨的龙门吊在晚间作业的时候,一个土块进到了齿轮里。正在现场的老陈突然听到“咯嘣”一声,他立刻意识到齿轮里出现了问题,急忙让操作人员关停设备。老陈检查后发现,混入的土块导致两个齿轮间隔变大,直接将齿轮外壳撑裂,响声就是那里发出来的。老陈及时将故障排除,并换上新的齿轮外壳,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老陈的父亲已经过世,母亲今年也已88岁高龄,老人一直生活在陕西。老陈说:“虽然这些年因为工作的需要,一直在铁路工地上过年,但老母亲很理解,每次和老人通电话的时候,她都让我好好干,不要念叨家里。母亲越是这样,我就越觉得亏欠她老人家。”说完,眼睛微红的老陈拉起妻子阮惠兰的手又走向了下一个龙门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