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华勤于研发,取得多项发明专利,为公司创造巨大效益
□本报记者 徐盛兵 文/图
“请各部门对液压、电控、机架、传动、油缸等进行一项项排查,在两天之内必须将产生噪音的原因找到,为以后的生产提供经验教训。”一大早,记者如约赶到爱克(苏州)机械有限公司,准备对该公司总工程师蔡国华采访时,他已召集研究团队对一台已售机床产生的噪音问题开展排查分派工作。
在分派完工作后,蔡国华告诉记者,该公司生产的机床噪音控制在75分贝以下,国际标准为81分贝以下。一家公司去年向他们购进了2台机床,其中一台机床近期噪音加重,已经超过75分贝。该公司希望爱克公司派人解决噪音问题。尽管产生的噪音仍然符合国际标准,但公司负责人还是决定召回查找原因,与此同时,将一台新的机床送去替换。“我们公司对于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作为总工程师的我压力自然不小。”蔡国华坦言,“不能因为我们技术人员的原因造成公司的损失。”
今年46岁的蔡国华来自东北,毕业于吉林机械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与设备工艺专业。“我们当年毕业的时候,都可以坐办公室、当技术员,领导问我的意向时,我说我更愿意下车间。”蔡国华告诉记者。他当年到了车间,最崇拜的就是8级工。拜他们为师,每天早早来到车间,打扫干净车台、地面,为师傅泡好一杯茶,等待师傅的到来;下班前,已经帮师傅端来了洗手、洗脸水,伺候好师傅下班。“那时候什么苦都能吃,为的就是能够学好技术。”想起当初学习技术的劲头,蔡国华还是历历在目。他先后当过车工、钳工、电工,拜了好几个老师傅为师,学会了剪、折、冲等多项技艺,并且在工作中不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蔡国华所在的企业买过爱克的机床,在使用过程中,先后多次向爱克的老总提出改进方案,并得到了认同。2003年,爱克(苏州)机械有限公司在太仓设厂,老总特地将他挖了过来。伴随着公司从无到有,他从技术人员逐步成长为总工程师,感觉很有成就感。而这种成就离不开他的奉献。他在车工强力切削、钳工深孔加工方面练就了技术绝活;在精密加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能够熟练操作日本发那科、三菱、德国西门子840D和海德汉数控加工中心。他精通三维设计,长期从事技术革新、研发设计工作,为爱克公司研发设计的六轴联动最优折弯机后挡料,最高速度800mm/s,定位精度0.01mm,重复定位精度0.01mm,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取得3项专利,为公司创造效益500多万元。近3年中,他研发设计了节能、环保、精密型纯电折弯机和剪板机及伺服跟踪随动托料装置等5种新产品,取得2项发明专利,现已批量投产。
在剪板机A型气动托料的研制过程中,他与团队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完成了产品的试制。10月初,印度用户又提出采用液压传动的要求,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蔡国华全力以赴,通过任务分解、加班加点及与各部门的全力配合,用时10天,突击完成了新产品的攻关研制任务。由于出口设备运输费用高,公司领导提出了在不影响折弯机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总高度,便于标准集装箱的运输。蔡国华带领一班人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新机型降低高度的设计,保证了生产安排,同时为公司节约将近3万美元的运输费用。
像这样的研制任务数不胜数,每次他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并在研制的过程中诞生了新的发明专利。记者看到他有一大叠证书,有获得南通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有获得江苏省乡镇企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及三等奖的,更多的则是发明专利证书。“我会继续把研发做到极致。”蔡国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