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湃凭借他的研发技术和应用能力,在传感器领域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本报记者 廖文婷 文/图
2006年,李湃的“创业元年”,那年夏天,他带着两名技术人员起早贪黑地研发一款放在高压线上的无线测温系统,闲下来会在网上搜索,有没有人在做跟他一样的事情,他隐隐觉得,如果这个世界上也有人在研发这套设备,那起码说明,这个东西一定会有市场。那时的他也不会想到,这样的一款产品以后会大获成功,并就此将他推入了传感器应用的创业时代。
■从“北漂”走上创业之路
1999年,李湃从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这个内蒙古人跟当时的很多年轻人一样,走上了“北漂”之路,他先后进了3家公司,做过当时风靡全国的IC卡产品,也做过身份证当中的加密和解密系统,后来又进入航天信息这样的大公司做到了技术主管的职位。
李湃研发的第一款产品是应用在高压线上的无线测温系统,而契机不过是因为有一位电力人向他诉苦,高压设备,由于故障测试手段有限,随着温升时间的延长,温度超限处将因发热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如果有一个预警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温度就好了。
李湃明白,所有事故最初皆表现为温度的上升,要做出这样一个东西并不难,难的是在高压环境下的运转平稳。半年多时间以后,李湃研发的系统装进了高压开关柜开始试运营,问题果然纷至沓来,“高压环境里干扰很大,这种电磁环境是在实验室状态下无法模拟的,我们只能靠想象,实际装进去以后,又暴露出来很多问题,比如高压开关柜一年才检修一次,其他时候根本不容许停电,也就是说我们装进去的这个设备一年才有一次维护的机会,如何保证设备又省电、信号又好,在之后的3年多时间里,我们又反反复复地修改测试,最后才有成熟的产品。”后来,这款产品被应用在了内蒙古5000多个变电站里。
■“点金之手”化解应用难题
凭借这第一款产品,李湃就此进入了传感器应用的世界。一些公司找到他,希望能研发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他研发出智能水产养殖管理系统,实现了传感器在水下工作,通过无线方式对溶解氧、PH值、温度、K离子、Na离子等多参数的采集。但光是解决传感器如何在水下稳定工作的问题,就耗费了他半年多的时间。
2011年,李湃在太仓设立了苏州迪芬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随之便在太仓现代农业园做了一套“现代化农业智能管理系统”,系统可以监控环境温湿度、含氧量等物理参数,从而实现异地监控。
2013年,苏州迪芬德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14年开始,应客户要求,李湃和团队又开始独立研发“冷藏箱数据采集系统”,也就是冷藏集装箱的实时检测设备,这样一套设备可以让码头管理人员清晰、直观地了解到冷藏箱的堆存状况和冷藏箱的运行状态数据,而原来,这些数据需要人工采集,耗时耗力且差错率高,无法及时跟踪。
从研发到应用,也许你认为研发成功就等于市场认可,但事实上,这中间可能还隔着一万里的距离。浸淫在传感器领域这么多年,李湃的感受更是深刻,“研发成功只是证明这条路可以走,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发生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问题,轻易地把你打回原形。”
把技术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李湃凭借他的“点金之手”,化解了传感器应用在多种不同领域的难题。目前,迪芬德自主研发的“无线监测系统”产品解决方案集多种传感器于一身,已广泛应用于港口、矿山、电力、农业、养殖业、港口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