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主动意识 服务企业发展
本报讯(记者 戴周华)前不久,苏州亚隆物流有限公司、江苏洹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成功争取到200万元和100万元贷款,为企业发展增添了资金“血液”。近年来,我市积极对接国家、省、苏州市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千方百计为各类企业争取项目、资金上的支持,努力为企业发展争取更大空间。
对于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或轻资产企业来说,融资难度大、成本高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问题。亚隆物流、洹海供应链管理公司成功获得贷款,得益于省发改委与合作银行联合设立的“融资增信”贷款产品。借助江苏省建立“融资增信”贷款产品契机,我市积极报送31家企业进入省融资增信企业库,支持中小型服务业企业争取非固定资产抵押的流动资金贷款,帮助解决企业成长过程中因轻资产而无法获得正常经营所需资金问题。目前,还有多家企业的贷款正在办理中。
在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过程中,我市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推动企业上市融资,现在全市已有20家企业登陆各类资本市场,今年一季度,德威新材定向增发8043万股、募集资金6亿元,三只公司债券获交易所批准,合计53亿元。
用电费用是企业发展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来,国家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减轻企业负担。作为苏州市的重要板块,2013年起,我市参加了电力需求侧管理首批试点,采取有效的激励和引导措施以及合适的运作方式,指导企业通过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情况下,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实现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也为企业降低了用电成本。
在积极对上争取、服务企业的同时,我市还利用中央、省、苏州市相关政策和奖励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发展,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技改升级,助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发展。
2013年至2015年期间,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连续获得1000万元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支持。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实施多年,已经惠及我市一批服务业企业,比如太仓市供应链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苏州国信集团等企业都从中得到支持,加上我市自身实施的服务业引导计划,形成了多方支持服务业发展格局。
前不久,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获国家“节能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项目”拨款1000万元、江苏省“环境引导资金”962万元扶持。国家“节能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项目”拨款,此次全省仅有4家企业在列。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也是鼓励社会资金投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导措施,2015年,我市18个项目入围,共获930万元的资金扶持。
我市有关部门认真开展各类政策研究落实,不断强化主动意识,努力当好政策传递的“宣传员”、项目报批的“审查员”、项目争取的“服务员”,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准备申报资料,督促获得资金扶持的企业用好专项资金,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