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 静 文/图
“我查了一下,这个电饭锅应该是限流电阻熔断了,你去买个同型号的电阻,我帮你换。”位于康乐社区的某居民楼内,周应锋一边低头检查着手中的电饭锅,一边拒绝了对方递过来的修理费,表示“除了材料费,其他钱不收”。今年54岁的周应锋,幼年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落下终身残疾,但在为生活和事业不断奋斗的同时,他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
初中毕业后,周应锋跟随师傅学了3年裁缝活,出师后便以此为生。1993年,他进入福利企业静动力设备厂工作,2004年,又到另一家福利企业方舟标识有限公司担任仓库管理。因为做事认真负责,老周得到了企业老总的赏识,被提升为总务管理,还兼任工会主席。去年,老周在方舟公司老总的支持下,“跳槽”到德国企业在华建立的首家残疾人福利工厂太仓中德善美实业有限公司里,负责质检工作。
“每个工作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学习和锻炼的好机会。”周应锋说,从事工会工作,就要发挥好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到中德善美负责质检,则可以学习德资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不同的工作,丰富着老周的人生经历,也让他的人生目标越发地清晰。
2012年,周应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成了他新的人生目标,他也更积极地尽力帮助他人。作为康乐社区“老沈在线”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的一份子,老周积极主动地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发挥自身特长,为居民们提供磨剪刀、修理小家电等服务。
令周应锋高兴的是,自己磨剪刀、菜刀的“小手艺”特别受居民欢迎,作为“业余爱好”修理小家电的活计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前段时间,社区里有个居民找到我,说是孙女最喜欢的一辆电动小车坏了,让我帮忙看看。我查了查,发现是遥控器的芯子出了问题,用十几块钱换了个芯,车子马上就能动了。”那之后,小姑娘每次看到他,就追着叫“修好车车的阿公”,让他感觉特别满足。
“残疾不是回避社会责任的借口,恰恰相反,我们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照顾后,更应该走出家庭,回报社会,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周应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