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德昌(中)与安置点的老人聊天。
□本报记者 阚亚方 文/图
身体健朗、行动敏捷……虽然已经74周岁了,但金德昌看上去就像60岁刚出头,爱干净的他每天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的,给人感觉特别精神。
金德昌出生于1941年,1958年高中毕业后就进入生产队工作,如今退休后又一直在忙社区里的事情。他是娄东街道珠江社区老年人协会的副会长,还协助管理原三港地块的环境卫生,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过得异常充实。他说,自己是共产党员,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退休没多久又投入到“工作”中
“钱书记,环境卫生方面有点事情,我想跟你反映反映。”一天早上刚上班,金德昌就风风火火地来到娄东街道珠江社区,直奔社区党委书记钱惠清的办公室。当天,记者也在钱惠清的办公室,这是记者第一次见到金德昌。看似已经退休了,怎么还管社区的环境卫生?这不免让记者对金德昌好奇了起来。
“他叫金德昌,已经74周岁了。虽然退休很多年了,但他是个热心人,还在忙社区里的事情。”看出记者的好奇,钱惠清马上解释说。
2003年,金德昌正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刚开始,他还很享受退休生活,在家里养花养鸟,日子过得不亦乐乎。“当时种了100多盆花,家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一年四季都可以闻到花香。除了摆弄花,我还养了各种鸟,每天就跟花和鸟打交道。”金德昌笑着说,只要他一呼唤,飞出去的鸟儿就会乖乖地飞回他身边。
然而,这样悠闲的日子仅过了1年,金德昌就又忙碌起来了。“我以前在生产队、村里工作过很长时间,对这边的人和事都很熟悉,退休后社区让我担任老年人协会副会长,我就做了。”金德昌告诉记者。
作为珠江社区老年人协会副会长,前几天,金德昌还特意赶到嘉定代表社区向一个去世的老伯献花圈。去世的朱老伯原先一直住在陆渡,后来跟随子女定居在嘉定。“如今社区里的老人去世,都是我代表社区献花圈的。”
除了管理社区里的老人,金德昌还要管理原三港地块的环境卫生。“一般哪里有垃圾了,我就组织人前去清扫。”金德昌说,他也是顺便帮着处理。其实,原三港地块上有很多外来租住人员,外来人员数量比本地人都多,这也带来了不少环境卫生问题,如一些偏僻的地方成了垃圾堆放点,往往是刚清理完就又冒出新的,工作量可不小。
他是老人集中居住区的“大家长”
珠江社区目前共有1045户村民,社区里最早一批是2003年拆迁自建房屋的,随后又慢慢由自建房屋变成置换商品房。自建房屋变成置换商品房,因为老人租不到房子居住,很多家庭不愿拆。面对新冒出来的问题,社区设置了3个安置点,以低廉的价格租给拆迁家庭中80岁以上的老人。2013年11月8日,金德昌住进了其中一个安置点原三港村村委会安置点。
因为没有到80岁,金德昌住进安置点时很多人反对,有些人甚至到社区反映。“安置点的租金便宜,很多人想住进来。”钱惠清告诉记者,安排金德昌住进安置点,是考虑到他工作比较负责,想让他在平日里照顾好那边的老人,“一开始不少人有意见,但没多久他们都觉得社区的这个安排很好,纷纷来社区感谢这样安排呢。”
原来,因为有了金德昌在安置点照应,老人的家人放心了不少。原三港村村委会安置点目前约有30间小房间,均住有老人,有的一个老人独居,有的则是老夫妻俩一起住。这些老人都已年过80,每天金德昌都要一间间去巡查个两三次,看到老人安好他才放心。“早上起床,打扫完自己的房间,我就到每个老人的住所看看,看他们有没有事情。晚上吃完晚饭也要再兜一圈才能安心睡觉。”金德昌告诉记者。
去年,社区在安置点另建了一间房间,专门让老人日常做菜用。一开始一些老人觉得不方便,不肯将厨具搬出屋子,金德昌就一个个做思想工作,得到了老人的理解。如今,每天晚上除了看望老人,金德昌还要到厨房间去看看,每个液化气瓶都要再拧一下,生怕老人忘记了。“老人年纪大了,保不准哪天就忘记了,我看过了才能安心睡觉。”金德昌告诉记者。
生病期间还惦记着安置点的老人
“小金啊,你看看我这手,怎么变成这样子了。”一天上午9点多,81岁的陈惠芬和几个老人在安置点晒太阳,看到金德昌走过来,马上伸出手让金德昌看。“小金,听说有个老人出了车祸,这是怎么回事啊?”金德昌刚看完陈惠芬的手,又有老人问他了。
安置点的老人有什么事都喜欢找金德昌说,有时自己的药没了,也找金德昌帮忙配药。“人老了难免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的,有些慢性病也一直要吃药,子女不在身边,药又不能断,我就骑自行车跑一趟,很快的。”金德昌告诉记者,如果老人身体状况不好,他会第一时间联系老人的家人。
看到电线老化引发火灾的新闻,金德昌请电工给安置点的房间一间间检查,发现不少老人用的拖线板也存在老化、不符合国家标准等问题。为此,他向社区建议,给安置点的老人配备统一的拖线板,消除安全隐患。如今,安置点的老人个个都用上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拖线板。平时老人屋子里的物件坏了,大部分是金德昌帮忙维修的,特别是水龙头他都不知道帮忙换了多少个了。
今年6月,金德昌生病住进了医院,但住了几天就耐不住了,每3天要偷偷坐公交车回来一次。哪怕是回来看看老人,打扫下院子。再后来他干脆天天住在安置点,每天坐公交车去医院输液。住院期间,太仓下了场暴雨,待在医院的金德昌坐不住了,他打电话到安置点让人去看看老人的房间有没有漏水。“陆元龙86岁了,老伴许秀英84岁,虽然他俩住在一楼,但二楼至一楼的下水管道漏水,有次下大雨,雨水顺着管道流到了楼下陆元龙夫妇的床上。”金德昌告诉记者,为此每次下大雨他就担心陆元龙夫妇的房间漏水。
“我是1965年3月22日入党的,我爸爸是1954年入党的,我儿子是1992年入党的,如今孙子也准备入党了。”金德昌说,他们一家三代都是党员,作为共产党员,哪里需要他就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