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胶粒配方设计中,填充剂碳酸钙一般是必不可少的。但填充剂的比例决定着PVC的比重,更决定着成品粒料的价格和品质。
对于填充剂的使用比例,就电线电缆用料而言,一般可加至25%,有些低档电缆料甚至加到了50%。
翻阅一些相关的资料,PVC胶料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主要指增塑剂),相对于成品粒料(比重1.50以下)来讲,每增加10%的碳酸钙,比重就增加0.04,比重1.50以上的粒料的话,比重就增加0.02。
但如客方允许的前提下,原配方多加10%的碳酸钙,其他辅料(如增塑剂、润滑剂等)如何调整?
在20份以下,无机粒子在树脂里均匀分布,被树脂很好地形成包裹。主要特征为树脂和无机粒子的结合,产品比较致密,这时候的比重是各组分比重乘以比例的总和。姑且称之为理论比重。
而随着填充量越来越大,产品的特征就会变成无机粒子和无机粒子的结合,这种结合不是很致密,不断产品强度低,无机粒子之间会有一些微小的间隙。从而造成比重低于理论比重。
其实填料与树脂比例的变化导致密度的变化,即填料同样百分比的增加,密度的增加却越来越小,不是什么高深的问题。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c+x)/(c+d+x)的变化规律,分子与分母含有同一个数,这个数在等量变化时,最终的比值的变化是越来越小的。在改性塑料里,近似认为总体积为各分体积的加和,填料的变化就是x的变化。塑料的密度符合上述规律。
填料的密度远比树脂的大,填料趋向100%时,密度趋向填料。填料50%时,按照体积来说,远未达到50%的体积。那么无机粒子和无机粒子的结合是否是主流还要商榷。
影响比重的因素很多,譬如某些产品没抽好真空,里面有低分子;或产品有细微的分解造成微小的发泡,产品比重也会变轻;其他如压缩比,滤网等因素对比重的影响不再累述。
其次就延伸到配方,某些助剂,如CPE、ACR、DOP等是降低比重的。橡塑弹性体本身比重较低,用"低扯高"的原理,产品的比重肯定降低。
同一无机填充和比重的关系,以填充的逐步增加,PVC的热稳定性、流动性、冲击性、光泽度等变量是一个先扬后抑的抛物曲线关系。而且随着填料量的继续增加,其下降通道越发陡峭。应根据设备及材料状况,在稳定剂、润滑剂、耐冲击改性剂等方面作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