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
陆增祥书扇面
□陆钟其
太仓陆状元姓陆名增祥,字魁仲,号星农、莘农(1816~1882),道光三十年(1850)四月二十一日,在“庚戌科”殿试中夺魁,成为清朝开国以来的第九十位状元。关于其姓字的来历,据说在他出生时,其父梦见有人写“魁”字与之,以为祥也,故其名中有“祥”字,字中有“魁”字。
一、官宦世家
根据在我市新毛发现的陆增祥“墓志铭”记载,陆增祥的六世祖陆毅,在乾隆年间考中进士,后官至御史;高祖陆源,为举人,做过山东泗水县知县;曾祖陆锡蕃,为贡生;祖父陆廷,做过盐运司知事;其父陆树薰,是举人。
该墓志铭由清末著名画家汪学瀚篆盖,由精于篆、隶的书画大家陆懋宗书丹,清末著名经学宗师俞樾撰文。俞樾与陆增祥情谊笃深,他不但为墓志铭撰文,还写挽联一副:“四五月间,访我楼头,茗碗清淡到金石;三十年前,附君榜尾,蓬山旧梦落江湖。”抒发了同科榜魁与殿后两进士,惺惺相惜,引为知己的情感,并追忆了相互交往,在品茗清茶的同时研讨金石等学问的情景。
陆增祥有兄弟姐妹四人,兄名陆增福,长陆增祥一岁。兄弟俩少时皆聪慧好学,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在南京乡试中,双双中举,而且他们兄弟俩皆通汉唐注疏之说,故时有二陆之称誉。可惜兄陆增福早卒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时年31岁。另有两个妹妹,因封建社会重男轻女,其事不详。陆增祥育有五子,长子陆继德、次子陆继辉和五子陆继昌,也均走上仕途。特别是次子陆继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同治辛未年(1871)考取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先后当过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湖北乡试正考官、江西乡试副考官,还当过陕西汉中知府、河南汝宁知府。并继承乃父的研究,著有《金石补正续编》。
二、孝道感人
陆增祥与兄至孝。清道光十三年(1833)陆增祥的父亲在上京赶考时病死于京城,其时增祥虚岁十八,丧归时,他与兄膝行迎丧数百里,见者无不动容,称他们为孝子。此时家道更加衰落,然尚有兄为主支撑。兄卒后,重担全在陆增祥肩上,靠其教私塾维持。这时陆增祥一心侍奉母亲和寡嫂,无意进取功名。道光三十年(1850)会试,他再次想放弃机会,其母责备他:“尔父、尔兄皆贲志以殁,今所望惟汝矣。余与汝嫂、汝妇,恃十指犹不致饿死,汝奈何不往?”意思是说你父和兄在仕途上均壮志未酬,现在全靠你了。我与你嫂、你媳妇,凭自己的双手,总不至于饿死,你为什么还不去应试?言下之意获取功名就是最大的孝道。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年陆增祥进京,一举夺魁,高中状元。
三、仕途短暂
陆增祥高中状元后,按惯例入翰林院为修撰,由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老母在他大魁天下的第二年(1851)去世,他离职回家服丧。
咸丰三年(1853)二月十日,洪秀全的太平军进占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正式建立“太平天国”。咸丰皇帝寝食难安。他督责臣子进剿。在家服丧的陆增祥也奉诏督办团练,并与时任太仓知州的蔡映斗率兵击败在青浦(今属上海)响应太平军起义的周立春等人,收复了嘉定(今属上海)。咸丰皇帝闻讯,赞赏有加,陆增祥遂入京任职。
咸丰六年(1856),陆增祥充任“丙辰科”会试同考官,这是协同主考的阅卷之官。虽然不是主考官,但陆增祥勤思考,善钻研,有所心得,故后来有其撰写《太仓州试院碑》一事。
咸丰十年(1860),授广西庆远知府。庆远曾属蛮地,有的地方是穷山恶水。陆增祥在任时间不长,但断案公正,特别是能纠正错案,获得时人的称赞。他在庆远的第二年,有一户山民在办喜事时,新郎突然暴亡,新娘呈昏迷状态。其父母怀疑新娘谋杀亲夫后假装昏迷,逐告到县衙,仵作验尸,认为新郎系中毒死亡。当地县令查不出中毒原因,遂强判新娘死刑。陆增祥在复核时感到疑点重重,于是亲自调查,并跳出就事论事框框,联系当地有蛇虫毒物和瘴气之环境综合考虑。在走访一些老人后,怀疑系毒蛇作崇。于是调集衙役和当地捕蛇者对新房及周边进行地毯式搜索,结果在紧贴新房后墙的石中发现一种能喷射毒雾的小蛇,从而还了新娘一个清白,在当地传为美谈。由于名声在外,湖南巡抚点名奏请任用他办理军需,诏准。同治二年(1863),陆增祥出任湖南辰、永、沅、靖兵备道道员,钦加布政使衔。他将自己题跋钤印的“皇帝万岁”拓片寄送京城,以示感恩。辰、永、沅、靖毗邻四川、贵州,系三省交界之地,各民族杂居,极难治理。陆增祥到任,缉捕奸贼,安抚民人,减徭役,鼓励百姓耕作,在四年道员任上,政绩卓著。
但数年后,水土不服的后果逐渐显现。因为无论是广西还是湖南,当地的饮食生活习惯往往隐含有预防、抵御瘴气、毒物等不良因素侵袭之功效,而陆增祥一直保留着江南水乡的饮食生活习惯,故渐感身体不适。于第五年(1868)因病辞归田园。他的仕途生涯就此结束。
四、潜心研究
陆增祥的父亲善书法,精研六书,陆增祥自小受父亲影响,产生兴趣。看到父亲在作篆箍书,即能效仿,父亲很高兴,遂向他传授“六书之学”,他很快就能融会贯通。《清史列传》说他“少通六书,及长益勤于学”。
他居官时不废学,对金石、碑刻继续不断深入研究,对历代文字均有独到见解。张京华教授在《陆增祥与永州摩崖石刻》的研究文章(载2011.2《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中对此有所叙述。
他为官清廉,辞官时没有什么积蓄,只有在各地搜集到的砖石碑刻一直陪随着他。在归家的路上曾碰到强盗打劫,开始时强盗看到其行李沉甸甸的样子,心中窃喜,可是打开一看,却大跌眼镜,只见里面全是砖块石头,再仔细搜查行李和众人,结果还是如此,强盗不由大叫“倒霉、倒霉”,“痴官、痴官”,呼啸绝尘而去。然而强盗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些砖块石头在今天却是价值不菲,一块小小的砖砚,在拍卖时至少几十万元,有的甚至上百万元。
退出官场后,陆增祥更是潜心治学“以一人之力,积廿年之功,成百卅卷书”。他热衷古文字学,特别是金石文字,曾搜集汉魏以来碑志3500余通,积录了大量的金石文字,撰成《八琼室金石补正》,全书共一百三十卷。书中所收石刻和其他器物铭文多达 3500多种,较《金石萃编》多出约2000种。全书体例仿《金石萃编》,但碑刻、器铭都录全文,《金石萃编》已著录者则不再录全文,仅摘出《金石萃编》中的某些错误,据旧拓本或精拓本加以订正。对《金石萃编》所引诸家题识,有遗漏者则补之。书中所收仍以石刻为主,兼收少量器物铭文和一些砖铭。石刻等物的年代从秦汉到辽、西夏、金。此外,又收朝鲜碑刻十余种,还有越南、日本各一种。书末附《八琼室金石札记》四卷,《八琼室金石祛伪》、《八琼室金石偶存》各一卷。此书内容远比《金石萃编》丰富,录文也更精确,此书名为补正,实是对《金石萃编》的补正,是继《金石萃编》之后的又一部金石学集大成之作,也是清代金石学的殿军之作。该书稿写成后未能马上刻印,一直到1925年,才由刘氏希古楼刊行问世。1980年文物出版社曾用雕版刷印,1985年又出版了缩印本,还有其他一些出版社,如文海出版社等也出版了该书。
陆增祥还把收集到的汉、魏、晋、宋、齐、梁等各朝的千块古砖,精选三百,雕琢成砚,拓墨本跋之,按编年撰记,题曰《三百砖砚录》,并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三百砖斋”。他还著有《吴氏筠清馆金石记目》六卷、《篆墨述诂》二十四卷、《楚辞疑义释证》八卷、《红鳞鱼室诗存》二卷等。
此外陆增祥的书法扇面也极为精美,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受到时人追捧。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陆增祥竭尽全力撰著《古今字表》,可惜书尚未完成,他便病逝了,享年67岁。但陆增祥无愧为一代学问巨匠,他在金石学、古文字学上的贡献,将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