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宝华在翻阅文件。
□本报记者 廖文婷/文 姚建平/图
他脸上总是带着淳朴的笑容,黑红的脸仿佛永远迎着阳光。沈宝华从1996年开始担任利民村党支部书记,经过近20年的风风雨雨,如今的利民社区富裕了起来,而沈宝华也成了村民心中的“主心骨”。
去年,利民社区的可支配收入超过了1000万元,一举跨进集体经济“千万村”的行列,可在过去,利民村是个贫困村,从贫困村到现在的先锋村,与沈宝华敢想敢干的思路分不开。
2012年,沈宝华集中流转农户手中闲散的土地,投资建成了1.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并招商引入一家日本模具公司,又将区域内部分动迁小企业悉数引入,仅这一处标准厂房,一年就产生了200多万元的收益。随着社区联合投资开发建设的“邻里中心”等项目的投运,利民社区的收入还将进一步增长。
拆迁后,为了让失地农民有活干,利民社区抢抓机遇,投资80多万元成立南珠物业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承担起太仓大学科技园、科教新城实验小学和科教新城辖区内安置房的物业管理工作,失地农民在这里从事保安、保洁、绿化养护等日常工作。去年,物业公司的净收入已有七八十万元,不仅为经济增收开辟了一条新渠道,还为200多名失地农民解决了再就业问题。此外,利民社区还有个劳务合作社,吸纳失地农民从事科教新城范围内的绿化管理、河道保洁等工作。为了让失地农民融入工作,社区多次组织他们参加家政、创业等培训项目,做好服务保障。
近几年,由于拆迁和科教新城大开发、大建设,沈宝华的办公室时常有村民前来反映问题,有的是反映工程建设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有的是反映入住安置房后的物业管理问题,沈宝华总是耐心地聆听,“只要是能力范围内的合理要求,能尽力解决的就解决好。”在身边的同事看来,沈宝华在村里很有声望,老百姓有什么难题解决不了,就会来找沈书记,虽说他也不是万能的,但他都会尽力去帮助解决。
今年中考后,村里有户居民的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也不太会填志愿,看着志愿书一筹莫展,他们找到沈宝华,可是沈宝华对填志愿这事也不在行,之后沈宝华就给自己在教育部门、学校工作的朋友打了多个电话,咨询招生政策,请他们提供选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分数段适合的学校等等,最后再给居民作答复。
眼下,利民社区试点股份量化分红的工作正在进行中,作为一个村的“灵魂”和“掌舵人”,沈宝华在这件事上投入了许多精力,“把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将股权固化到人、到户,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