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海荣/文 计海新/图
在浏河镇闸南工业园区的众多现代化工厂之间,有一所民办学校格外引人注目。
这所学校叫红旗小学,学校的负责人叫陈志红。日前,学校虽然放了暑假,但陈志红却一天也没有闲着。这些天,他请了一家装修公司利用假期对校舍进行重新装修。每天清晨,他都会早早地来到学校,和装修师傅们一起忙碌着。
一路跌跌撞撞,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
陈志红今年刚44岁,来自安徽寿县炎刘镇,性格十分朴实憨厚。1994年,陈志红从安徽寿县师范学校毕业,被安排到当地的一所村办小学做老师。
“当年教书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学校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少,整个小学只有60多人。”陈志红说。经过一番了解,他才知道,由于当地经济贫困的原因,很多青壮年劳力都到了上海和苏州地区来打工。很多学生就跟着父母来到外地上学。
陈志红又经过一番深入了解之后,发现了很多令他痛心的事情。很多村民的子女如果要进当地的学校读书必须要缴纳一定数目的借读费,一些贫困的家庭因为拿不出这笔钱,导致孩子甚至提前辍了学。
为了让这些孩子能有书读,年轻气盛的陈志红和同样是教师的舅舅一起,先来到了上海徐汇区的华泾镇创办了一所名叫“红星小学”的民工子弟学校,主要招收家乡的孩子。1998年,陈志红把目光投向了紧临上海的浏河镇,在这里创办了“宏伟小学”。
在这期间,由于没有办学资格许可证,陈志红的办学路也是一波三折,多次差点被取缔。经过不懈努力,2008年,陈志红顺利取得了教育部门颁发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由于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经过浏河镇镇政府的协调,陈志红的学校搬迁到现在的校址,学校的名称也正式改为“红旗小学”。
他待每一名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办学校这些年感受更多的是一份责任。”陈志红向记者坦言。
陈志红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学校所有学生的眼里,这位校长更像是他们的父亲一样,处处关爱着他们。今年新生报名的时候,考虑到附近还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无法就学,他想尽一切办法,以最大努力又扩招了近90名学生。由于无法满足更多孩子就学,看到家长那种期盼的眼神时,陈志红内心无比煎熬。
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学生的家庭经济一般都比较贫困。为了能让这些孩子都能够读得起书,陈志红对一些家庭条件特别贫困的孩子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对于一些特别遭遇的学生,陈志红更是竭尽全力进行帮扶。
去年,红旗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学生被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属于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也叫“血癌”。学生的父母在浏河当地承包几个大棚种植蔬菜,全年的经济收入只有3万元左右。
得知这一情况后,陈志红一方面积极安慰学生的父母,鼓励他们要振作起来为孩子治疗。另一方面,他又为学生办理了休学手续。此外,除了积极组织学校师生为这名学生捐款,还联系社会上的一些单位和个人进行捐款。每过一段时间,陈志红都要亲自到这名学生的家中进行探望,了解孩子的治疗情况。如今,孩子的病情已经稳定。陈志红表示,孩子恢复上学之后,对孩子所有的学杂费用全部免除,并一直到他小学毕业。
如今的红旗小学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了4500平方米。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1100名学生,50余名教职工,是太仓市规模较大的来太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之一。
近几年来,学校在陈志红的带领下,按照《苏州市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合格标准》要求,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常规管理,学校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如今,学校的音乐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室、科技室、美术室、图书室、师生阅览室及餐厅等设备设施齐全,让外来工的子女像当地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2008年4月,学校被苏州市教育局批准为首批苏州市外来工子弟合格学校。学校坚持“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注意引导孩子们个性的张扬,提升孩子们对事物、人生价值及其从属道德品质的美和善的了解和感知,使之获得生活的自信、人生的自信。
陈志红介绍,这些年,红旗小学多名学生被市教育局等单位授予“三好学生”、“优秀小公民”光荣称号。2007年6月,该校毕业的孙娅、余先爱、蔡灯亮等同学在当年的中考与高考中位列全市前茅。从2011年到2014年,红旗小学连续在市教育局组织的太仓市民办学校年度办学水平考核中获得良好等级。
学校多次在教育局考核中获得良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