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 静 文/图
“滚灯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要让滚灯在我们这一代传承人手里发扬光大,不仅要做好传承和保护工作,更要注重创新,用时尚化和多元化来探寻传统技艺的现代表达。”为了传承与创新滚灯艺术,67岁的袁光华已进行了3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
■数十年如一日,倾心于民间滚灯艺术
滚灯,是一项集舞蹈、杂技、体育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艺术,流传于江浙沪一带,已有近千年历史。“最初接触滚灯,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当时全国正在开展民间民族舞蹈的普查工作,我和县文化馆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起,走遍太仓城乡,收集整理民间舞蹈。”袁光华告诉记者,1982年,他前往直塘镇青秧村,探访当地赫赫有名的“钱家滚灯班”,现场观看并记录了“钱家滚灯班”钱传生等人表演的民间滚灯技艺。被滚灯的独特魅力所吸引的袁光华,毅然决定拜钱传生为师,学习滚灯表演。
袁光华的认真与诚恳打动了“钱家滚灯班”的艺人们,他们不仅将自己的滚灯技艺倾囊相授,还将滚灯编扎工艺、动作编排、音乐服装等都一一传授给袁光华。“当时,我们用了一年多时间,将太仓民间滚灯的起源来历、表演形式、表演方法、保护意义等作了详细的记录,后来,太仓滚灯先后被收入《苏州民间舞蹈集成》和《江苏民间舞蹈集成》,并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随后的数十年里,袁光华始终没有中断对滚灯艺术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工作,2008年,他被授予江苏省首批非遗项目滚灯代表性传承人的荣誉称号。
■欲拍摄纪录片,为后人留下宝贵资料
成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后,袁光华一方面积极传承和保护滚灯艺术,带出了黄永胜等3名徒弟,并在沙溪一小、太仓职业技术学校、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等地开展表演培训,建立滚灯表演队伍。另一方面,他在传统滚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结合拉丁舞、木兰拳、龙狮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编排了一系列兼具传统与时尚元素的滚灯节目。2010年,太仓滚灯节目《龙狮和滚灯》走进上海世博会,连续演出30多场;2014年,太仓滚灯又亮相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大放异彩。
“岁月不饶人,我得趁自己还跳得动的时候,把所有我知道的滚灯动作,用纪录片的形式拍摄下来,为后人留下一份较完整的滚灯资料。”袁光华告诉记者,他正在筹备拍摄一部滚灯纪录片,将“饿虎扑食”、“和合虎跳”、“相思跟斗”、“上梅花”、“地梅花”等民间滚灯中的经典动作记录下来,“即使我们这批传承人跳不动了,也能让滚灯艺术继续流传下去,发扬光大。”
袁光华
1949年出生,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太仓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太仓市文艺创作领军人才,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滚灯代表性传承人。由他编导的民间舞蹈滚灯,在长三角地区江浙沪滚灯大展演活动中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