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伟在检查工件质量。
刘大伟通过勤学苦练,全面掌握各项技艺,并毫不吝惜传授给工友
□本报记者 刘少树/文 计海新/图
在别人的眼中,风塔制造是与铁疙瘩打交道,属于粗重的体力活,可是在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组塔制造车间主管刘大伟眼中,这不仅是个精细活,更是个技术活,误差仅限毫米间。
误差仅限毫米间
一块块厚重的铁板一字排开,数控火焰切割机在刘大伟的控制下,沿着铁板的边缘缓缓移动,一时间火花四溅,切割后的铁板边缘呈现一个统一的漂亮坡度。在天顺风能制造车间,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刘大伟。“这是钢板切割程序,按照风塔塔筒的身段‘量体裁衣’。”刘大伟介绍说,这看似简单的工序,其实里面的技术很难掌握:下料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引入点,选择合适口径的割嘴,使用清理好的割嘴并调好气压,切割时输入正确的切割数据,调直割距,调好火焰;在切割过程中,注意切割点和切割声音的变化,以判断切割面的好坏,在切割完第一块料后及时对照下料单来检验,防止出现数据错误,下料后,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允许偏差为±1毫米,对角线尺寸允许偏差为±2毫米。因为下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生产进度和公司的运营成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4年前,27岁的刘大伟从苏北老家来到天顺风能工作,当时进厂时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为了能尽快掌握技术,他主动向师傅请教,购买相关书籍进行自学、勤学苦练,先后掌握了钢材的选取、钢板切割、卷圆、拼装、焊接等风塔制造的各项技艺,并荣升为制作车间的主管。风塔塔筒由钢板卷制焊接而成,形成上部小下部大的圆锥管,内部装设扶梯直通机舱。面对筒体直径达六七米、几十吨重的巨型塔筒,他能把筒体误差控制在4毫米之内;掌握了风塔塔筒对接面的精确度和平整度技术,他能把每节间的误差控制在0~2毫米之内;获得了国际焊工证,焊接合格率达99.85%~99.90%。
带领团队共作战
刘大伟每天要面对的是素质不一、技能不等的生产一线工人,而将近150人的一个班组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
作为班组的主管和师傅,他很有耐心,会认真细致地讲解专业知识,毫不吝惜地传授实践经验,帮助工友们提高专业技能。一次,一位新员工面对塔筒平面精度不足难题,他采用敲打的方式进行处理,刘大伟见状,立即阻止,“采用火攻,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可以得到理想的精度。”说完,刘大伟亲自带头示范操作要领,手把手地传授技能给这位新员工。
在工作上,他要求严厉。他会批评工人散漫的工作态度、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单打独斗的工作表现,面对员工工作中违规违章操作、出现的质量缺陷,他会严厉处罚,绝不姑息。而作为兄长,他充满温情,时常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和他们交流谈心,解开他们的思想困惑;他会嘘寒问暖,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劳动者感言
如果说认真只能把工作做对,那么,用心才能把工作做好。用心创造生活的美,小人物也有大智慧,小人物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