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宇(中)在和技术员进行研讨。
从集团总部调到太仓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刘兴宇掐指一数已有整整8个年头。这段时间里,作为电气技术主管,他带领科室人员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改造和革新工作,公司生产和监控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升。
■完善集散控制系统
水泥厂的生产场景是什么样的?很多员工在粉尘飞舞的工地上作业?刘兴宇说,早就不是这种场景了,2007年5月,他来到太仓时,太仓海螺就已经建立起集散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现在很多环节都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并不需要太多人工劳力。
然而,8年前,太仓海螺的自动化生产水平还不高,集散控制系统虽已建立,但还有很多方面并不完善。生产设备常因超温超压而损坏,这不仅造成生产成本上升,还影响生产效率。刘兴宇立即着手完善控制系统。这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刘兴宇带领技术员不断地修改方案,现在每台设备都能实现系统自动监控。
集散控制系统是水泥厂的中控系统,这个系统做好了,就等于为技改打好了平台。此后,刘兴宇又开展了诸多改造,并对电气设备现场安全设施、安全保护进行整改,在提升智能化的同时,推动企业安全标准化达到一级要求。
■勇破生产技术难点
刘兴宇负责的是电气设备维护和技术工作,设备机器出现故障,由他研究解决,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计和改进生产设备,也是他考虑的事情。多年来,他带动电气技术人员研讨处理专业技术难点,提出合理化建议30多项。
以前,公司水泥库底放料进行包装是通过人工开放闸进行的,因系统是全封闭的,无法用肉眼观察放料的多少,常常因放料的量过大而造成系统堵塞调停。刘兴宇主持了水泥库底自动放料系统,对流量进行自动监控并反馈到中控系统,还实现了自动调节功能。如此,需要专人值守的放料工作,简化成了轻点按钮就可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人工压力。
之后,公司为了降本增效,尝试使用价格相对便宜的脱硫石膏粉替代脱硫石膏球,但更换原料后需要更改工艺,并对脱硫石膏粉的掺入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刘兴宇又主持了原态脱硫石膏自动掺入系统的研制。经过反复试验和调整,产品达到质量要求,现在脱硫石膏粉已经基本取代了脱硫石膏球。
■从巡检工成长起来
刘兴宇有着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读中专时,他学的就是企业电气化专业,毕业后进入安徽海螺集团。从窑磨巡检工做起,他当过电工、电工班长、电气技术员,现在担任电气主管。
“窑磨巡检工的工作为我打下了基础。”刘兴宇说,他几乎接触过所有类型的设备,并对它们了如指掌。机器运转状态如何,很多时候凭眼观耳闻就能知道个大概。不仅是电气专业基本功得到提升,刘兴宇还有意学习水泥生产工艺,现在对于水泥生产工艺也十分精通。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使技改贴合实际,真正发挥作用。
经过多年的积累,刘兴宇已经成为海螺集团技术团队的核心成员,他多次与集团其他子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帮助达州海螺、广元海螺、上海海螺明珠等公司开展技术改造,取得了良好效果。
劳动者感言
现在生产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不积极去学习、实践,就会落在行业的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