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庄 超 文 / 图
张月珠今年63岁,是浏河镇河北社区河西街村民小组长,虽然是个不起眼的职务,她却用自己的热心和爱心,为大家伙谋福利,做实事,深得群众信赖。“大家选我当村民小组长,我就要当好这个角色,就得做个热心人。” 张月珠这样对记者说。
将心比心 用真情打动动迁户
河西街所处的位置在浏河古镇,是近两年来改造的重点地区,涉及30多家拆迁户。如何动员他们顺利拆迁,是她这个小组长面临的巨大压力。
她走到拆迁户家中去,每天跟他们聊家常,耐心地介绍古镇改造政策,把古镇改造的长远利好分析给乡亲们听,不厌其烦地动员大家早日完成拆迁工作。
“她动员大家拆迁,真的耐得烦,硬是靠耐心一点点赢得大家理解。”对于张月珠,居民许阿姨说:“我家的兄弟姐妹多,张月珠对每家的意见都认真听取,每天都花三四个小时跟我们算细账、讲道理。” 居民黄老伯也告诉记者,张月珠任何时候都是笑容满面、亲切随和,在她的耐心劝解和关心下,他家率先响应政策号召,分到了新房。拿到电梯花园新房的钥匙,满心欢喜的黄老伯马上就打电话给张月珠报喜。
拆迁户陈先生抵触情绪最大,张月珠每天从晚8时一直等到深夜,守在他家门口做劝服工作。有一次,陈先生看到张月珠,准备一脚油门开车就走,张月珠平静地站到车前,和他和颜悦色谈心,还发动陈先生的亲戚一同耐心劝服,用诚意替代了强拆。还有一户人家在古镇上住了40多年,对古镇充满了感情,迟迟不愿离开。张月珠就天天到处跑,帮助他们寻找环境相似、条件比较好的房屋,最终找到了一处90多平方米的房子,全家都感到十分开心,很快就签完了拆迁手续。
“在拆迁工作中,要用真情去感化大家。” 谈起这方面的感受,张月珠说,首先要深入拆迁户,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了解他们不签订协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其次要讲究与拆迁户的谈话艺术,做到以情感人。
在与拆迁户谈话的过程中,思想上要克服欺贫爱富,感情上要克服厚此薄彼,工作上要克服趋利避害等不良倾向。当拆迁户对办事人员有偏见或有抵触情绪时,产生了排斥心理,就不会配合做好工作,重复去做工作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可以借用外围的关系来做工作,比如,通过拆迁人亲朋好友、信任的同事、社区干部以及德高望重的老领导等来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是由于张月珠思想工作做到了位,保证了小组30多家按时顺利完成了拆迁安置任务。
换位思考 当外来人员的贴心人
由于河西街紧邻繁华地区,人流、物流量大,辖区暂住人口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私房出租户多,租住的外来人员较为复杂;二是饭店、美容美发店、旅馆等场所中外来人员较多,变动大。怎样让外来人员在这里和谐生活,成为张月珠每天要思考的问题。
“能看一下你的暂住证或者身份证吗?”这是近日上午,张月珠查看出租房的场景。原来,张月珠正在对一些居民户反应比较大的群租房进行重点排查,对所住人员进行教育,并让他们及时到派出所办理暂住证。
也许在很多人的眼里,张月珠是个“小人物”。但许多外来人员却把这位“小人物”看成了自己的贴心人。去年一年,她通过工作,化解十几起矛盾,赢得了群众赞誉。
小组中有60多户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员在这里居住、生活,如何对外来人口一个不漏地登记?张月珠摸索出了一套工作方法。她利用早晨上班前和中午休息的两个时间段,挨家挨户询问,从晾晒的衣服来辨别是否有外来人员入住。附近一个工地工程量大,施工单位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为了有效掌握外来人员的基本情况,张月珠找到了工程公司的项目经理,上门了解该工地每个月的外来人员情况。
有一件事让安徽籍外来人员小王记忆犹新。当时,他骑摩托车没戴安全帽,被张月珠看到了,便拉着他的手说:“千万别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老婆、孩子来这里都要你养活。听完她的话,小王很惭愧,觉得心里热乎乎的,连忙表示下次一定改正。”
面对居民们的称赞,张月珠说:“来者都是客,让每个外来人员都能融入新的环境、安居乐业,维护社区安定,这是我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