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宋祖荫 摄
□本报记者 周 琦 戴周华
在全国经济转型升级大浪中,杭州市萧山区作为浙江省工业经济的领头雁、排头兵,也在同样演绎着转型升级。在这一进程中,萧山也是“机器换人”战略的率先实践者。
“机器换人”是指企业通过普及机器化、智能化,减少人工数量,提高生产效率。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机器换人”近年屡屡被提及,尤其是劳动力成本攀升等问题出现,“工业机器取代人工”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机器代替人工
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开发、生产、销售汽车制动系统,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汽车零部件行业重点规划发展企业。公司副总经理施正堂谈起“机器换人”,他举起右手一根断指笑着说:“这就是当年在车间冲压配件时断的,但像这样的安全事故在亚太再也不会发生了,因为现在诸多工序都实现了‘机器换人’。”
正如施正堂所言,走进汽车电子产品装配车间,全然不见员工忙碌的情景,映入眼帘的是小型机械手正在不知疲倦地工作。“这条高档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生产线去年投运,工人数量从此前的每班7人降到2人。”施正堂指着不远处刚到的从德国购置的精密设备说,这些设备也即将投入生产。
在亚太,这样的生产线目前已有不少,“都是通过技改项目实现,总投资约4000万元。”施正堂说,实行“机器换人”之后,用工量大为减少,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今后公司还将斥资数亿元再引进8条生产线,逐步向智能化车间推进。
13道工序2人完成
“智慧制造”效益突出
公司生产装配一个高档ABS防抱死制动系统阀体,共要经历13道工序,应用机械手之后,其中11道工序实现自动化,无须人工操作。“现场2个工人,1个负责上料、收料,1个管理设备。”施正堂认为,自动化车间是未来工业发展趋势,而采用机器人生产则是它的集中体现。公司提出“智慧工厂”、“数字车间”等概念,将努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企业。
在装配车间,施正堂从生产线上取出一个ABS阀体,指着产品上一个约2厘米长的弹簧说:“加工过程中,倘若这根弹簧比程序设定的长1毫米,监控装置就会自动报警。”施正堂解释,这意味着这个ABS阀体就是不合格产品,并沦为废品。
按此前采用人工加工的方式,这么细小的差别肉眼根本识别不出,而且存在人工失误因素,但机械手可以一次解决诸多细节性难题。“换言之,制造产品的精确度提升了。”施正堂说,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这条生产线下线的全都是高档产品,并受到众多知名整车企业的青睐。
据了解,此前亚太股份一个班能生产350套ABS阀体总成,而如今产量达500套,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企业智能化发展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以前萧山的发展是依赖资源不断消耗以及劳动力的持续投入,在生产要素日益紧缺的当下,这种传统模式显然难以维持。由于基数大,萧山制造业的转型显得更为迫切。”萧山发展改革局综合科科长赵永强表示,提升产业层次、往高精尖方向延伸的转型方向,已在萧山上下达成共识;对于如何转型,以亚太股份为代表的萧山企业提供了一条“机器换人”的新思路:“机器换人”促使企业运行成本下降,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今年,萧山把推进“两化融合”作为工作重点,即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基础上,推进企业设备数据化、管理信息化、流程智能化操作,实现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全面渗透和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智能发展。赵永强表示,萧山将不断投入扶持奖励资金,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自动化水平,并计划对实现“机器换人”的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