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教师节。最近,78岁的丁敏球老人想着要将自己教师生涯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特别是其中一些感人的师生故事。因为,师生情是丁老师一辈子的珍藏。虽然他是一名从教40多年的体制外民办老师,但退休近20年仍有学生经常去看望他……感恩如此丰厚的“珍藏”,丁敏球近日致信本报表示:这辈子虽是民办老师却始终无怨无悔;如果有来世,他愿意再做一名老师!
患骨盆瘤,两腿差10多厘米
前天,本报记者携其来信赶赴岳王专程采访丁老师时得知,他出生于岳王一个比较富裕的农家,7岁入私塾时就深得老师喜欢。可没多久,身体左半边疼痛难忍,检查后发现患了骨盆瘤。卧床两年后,医生为他进行了手术。“原以为是一个瘤,后来才发现有两个,最后都切除了,但左腿永远比右腿短了10多厘米。”丁敏球说。
由于天资聪明,康复后的他继续学业。“手术后没多久,我到村里小学上学,学校离家也就500米左右,但我每天提前半小时就从家里出发了。”丁敏球回忆说,当时父母忙着农活,顾不上他,他每天自己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到学校,没走几步就已汗流浃背了。后来到岳王小学上学,距离家里1500米左右,这对丁敏球来说是更大的挑战,但坚强、好学的他坚持了下来,并成为学校里的佼佼者,最终以优异成绩考上太仓县中。他在信中说:回首往昔,感谢党和政府对他的启蒙和培养,感谢各界多年来的关怀。
三尺讲台,一站就是40多年
1954年,丁敏球在太仓县中初中毕业。其时师资缺乏,他走出县中校门即成了牌楼小学的代课老师。虽然身有残疾,但他严格要求自己,没有迟到过一次。“手术三年后,我把拐杖扔了,已能慢慢走路。一节课40分钟, 上下来基本没问题。”丁敏球在来信中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为人师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1956年,丁敏球到岳王高小补习班任教,结果55个学生有52个被本县初中录取,受到了上级表扬,出席了县文教卫生群英会。1958年,他还筹办了岳王第一农业中学,并成为该校教师。由于成绩突出,他被推荐参加了全省农中教师代表大会,接着还被推荐参加扬州干部学校进修中文。
文革中,因富农成份,丁敏球曾被迫离开教育岗位回乡劳动。虽于1974年到新建小学任教,但两年后又回乡务农。1978年,他到岳王中学教初中政治、语文,并任班主任。从1980年开始,他从事乡镇文化补课和成人教育,先后担任苏州电视中专在本镇办的企业管理、机械专业班的班主任,直至1996年60周岁时退休。
丁敏球在信中说:“由于受到‘极左’路线干扰,我最终也未入编制,但这一辈子,我无怨无悔!”
无怨无悔,师生情谊伴一生
退休后的丁敏球,在家办起了“私塾”,免费为学生补课。而这一坚持,又是10年。在岳王,很多家庭两代人都是他的学生。
如今年事已高,他不再帮人辅导;但逢年过节,一直有学生去看望丁敏球,有些在外地工作的学生也会特意回太仓探望。“这些学生一直惦记着我,过段时间就来接我聚聚。这种师生情谊是我一辈子的珍藏。”虽已不再从教,但丁老师至今笔耕不辍,经常半夜还在爬格子,他在信中写道:“我要将自己教育生涯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把和学生之间的师生情谊记录下来……”
这位在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了一辈子,风来雨去、不辞辛劳的民办教师,如今虽已暮年,但他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寄语在职的老师们,要以一颗赤子之心关爱学生,让他们茁壮成长。他在给本报的信中最后一段话,尤让记者感佩不已“我在教育岗位上找到了人生价值;如果有来世,我愿再做一名老师。”
人物名片:丁敏球,退休民办教师。
梦想: 再当一回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