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戴周华
昨天,连续几天的阴雨暂时告别。晚上,东仓南路上的酒吧露天餐桌又营业了。如今的太仓,酒吧里一边吃着腊肉、面包,喝着啤酒,一边看足球比赛,既有德国人士,也有本地居民;在一些茶馆中,轻呷品茶的人员,除了本地口音,也不乏“OK,GREAT”等老外的赞许声。随着我市与德国经济交流的更加密切,中德文化互融也日渐加深。
德企带来欧陆风
“和德国人共事这么多年,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我市一家德资企业的部门负责人Grance说,自大学毕业以来,也先后供职过两家德企,感到德国人自觉而严谨。
说德国人自觉,Grance表示,即便是企业老总,也会按时上班,很少迟到。老板制订的企业制度,自己必须遵守。说德国人严谨,是因为他们的计划性特别强。Grance所接触过的德企高层,比较重要的行程早在几个月前或者年初就安排妥当了,就连机票也是提前几个月就订好。“德国人比较反感没有计划性而导致工作失误。”Grance说,中德同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中国员工能适应德企的氛围,德籍员工也能很好地融入到太仓生活当中,在彼此更加了解后,工作效率也就明显提高。
德企并不是一直“板着严肃的面孔”,在休闲娱乐的时候,员工更加追求融合、亲密无间。德国的家族企业众多,企业十分强调“家”的概念。在“家庭日”上,公司管理层与员工及家属一起娱乐、游戏,其乐融融。这种企业盛会在德国十分普遍,如今,我市的内资企业中也悄然流行起这样的盛会。
中国文化融入德企
除了中西方文化的直接碰撞融合外,体育作为一种没有国界的文化,已经成为在太德企重要的文化元素。在太德企大多建有自己的篮球队、足球队,企业之间经常开展交流比赛。这个时候,身份、国籍的区分就显得毫不重要,大家成了纯粹的队友。
为了给德资企业文化建设搭建良好平台,新区成立了德企服务联盟和C&G(China&Germany)沙龙,整合各方面力量,提供娱乐、休闲、会务、健身等活动场地资源,举办篮球赛、足球赛等活动。
近年来,随着“德企心吧”新浪微博、“新区德企党员微频道”微信平台等新型德企文化交流平台的建立,中国企业文化在德企生根发芽。在LOFT工业园,有党员学习、娱乐场所“德企党员之家”;“红色沙龙”专门面向德企高管及技术人员不定期开放;除了积极参加市里以及新区组织的活动外,德企党组织、工会还经常开展富有民族特色文化活动。有的德资企业在2月14日或七夕期间,自行组织“相亲大会”。
文化融合提升竞争力
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德国人严谨而慢热,追求发展质量,与德国企业合作,客观上也推动了政府服务意识的提升,优化了工作作风,在发展理念上也更加注重可持续性。今后在中德融合发展中,新区不仅把眼光放在经贸领域,还将在教育、文化、城市建设等方面加强与德国的交流。
中德文化在太仓的交流融合,无形中提升了我市对德合作软实力。在太仓工作和生活多年的卓能电子(太仓)公司总经理爱瑞克坦言,公司曾经为了开设新工厂而到中国10余个城市进行考察,但最终选择落户太仓,这不仅因为太仓具有地理和交通等方面的优势,更是因为太仓与德国的相似点多,当地政府非常熟悉德企的需求,“我们来到这里就像回到德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