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桥九曲农民景天林,从没学过美术,但他就是爱上了刻画
□本报记者 庄 超 文/图
“我只是个草根,从来没有加入过什么协会,更不是个艺术家。”今年70岁的景天林老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谦虚地说,从喜欢到自己动手做,他用40多年的时间刻画出了近千幅作品,有的送人、有的自己保留,无意中成就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最初喜欢木刻版画
啥叫刻画?乍看就像剪纸,只不过用的工具不同,一个是用剪刀,另一个是用刻刀,比较剪纸,刻画做起来更加麻烦,两尺见方的作品,少说得刻两周。
景天林家住浮桥镇九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在种地之余,在厂里打过工,做过门卫,这样的经历是怎么爱上刻画的?“我纯属自学成才,有心出去拜师学艺,但家里的农活太多,实在走不开。”老景说,他没有学过美术,“文革”中看到了许多“大题材”的木刻版画作品,才逐渐有了尝试的欲望。
“没想成为什么大师,只把它当作一种爱好,可以修身养性。”老景说,“木刻不是随时都可以进行的,没有灵感一整天坐在那里也刻不出东西来。有时候灵感来了顺手便刻,甚至刻到凌晨两三点。”
纸刻更省力省材料
“木刻版画不仅费力,也费材料,有时根本找不到好材料。”老景说,那时候都是用杂木,虽然刻起来很费力,但是年轻嘛,也不在乎。但年纪大了就感觉力不从心。正是为了省力、省材料,他逐步把目光转向剪纸艺术。
“我总觉得剪纸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色彩单一、剪法单一。”怎么办?他想到了自己喜欢的木刻技术,何不将其运用到剪纸上来?说干就干,他用小钢锯条自制了一把刻刀,找来红纸画上草图,一刀一刀地刻了起来。一张简单的纸上,刻出挂件、屏风、人物肖像、鸟兽等各种工艺图案。其中大部分都挂在别人家的墙壁上、窗户上了,也有《样板戏》、《水浒传》等刻画作品由于人物造型千姿百态,活灵活现,被他人上门收藏。
为了掌握刻画技艺,老景先后购买了大量剪纸、木刻艺术和文学书籍,博采众长,创作出了不同色彩纸张组成的套色刻画,层次极为丰富多彩。现在,他的目光停留在了一些纤细的小物上,他的诸多创作也被看作是“小品”。“我希望我的画在生活中能给人带来愉快和安慰。它们不是什么大作,但它能给人以美感,使人感到亲切温暖。”老景是这么描述自己的创作理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