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雪林(右)和农机手一起修理油泵。
□太仓日报记者 张 立 实习生 吴渝谦 文/图
记者日前见到邵雪林时,他正在东林合作农场的农机仓库和两个农机手一起修理一个油泵。原来,当天农场买了一车柴油,等到要把油抽到油罐里时,农机手发现油泵发动不了,于是邵雪林过来帮忙,农机手觉得风门出了问题,邵雪林试了试,说是有点问题,但问题不大,多打几次火试试,于是他边调风门边拉绳打火,试了很多次,油泵终于打着了。
■合作农场里的多面手
邵雪林以前是东林村的村干部,东林合作农场成立时,他正好因为年龄问题“退线”了,再加上做事认真,村里派他到东林合作农场负责日常管理。他告诉记者,因为农场实行的是“大承包、小包干”的管理机制,农田的活由两个分场长管理,实际上他主要管理农场的育秧棚,但因为他是个老农机手,也要负责农机技术指导、管理等。
邵雪林掌握新农机操作技术的速度特别快,农场新引进的农机,像药水机、条播机等的操作方法都是他最先掌握的,然后教给其他农机手。邵雪林介绍说,农场很快又要添新机械了,这次要买的是秸秆打包机,和以前的打包机不同,这次要买的是用塑料膜打包的,这样包好的秸秆会发酵,适合作羊的饲料,前一天他和农机手刚刚到上海的厂家去看了三种机器,现在只等村里最后确定选哪种了。
合作农场育秧棚在不育秧的时候会种植其他农副产品,虽然不太大,但种植的品种很多,现在就有葱花蚕豆、草莓、木耳和香菇。除了香菇和木耳由浙江来的技师和邵雪林一起管理外,其他的都由邵雪林一人管理,只有活多的时候,才会从村里的劳务合作社调人。“这棵豆上的黑叶是前期在地膜中受了潮造成的”、“再过两三天,香菇就要‘打针’了,‘打针’后差不多过一星期香菇就能长出来”……邵雪林对每一种技术和管理都已经很熟。
■春节期间都在采香菇
在香菇棚里,邵雪林随手拿起几个菌种包,掂了掂后告诉记者,这个已经很轻了,现在就可以“打针”,其他几个还要过两天。
“打针”是用一根铁针往菌种包里注水,一个菌种包能反复用4到5次,每一次香菇采收后,都要等包干透了再注水,只有这样下一批香菇才会长出来。“这活还是挺累的。”邵雪林说,特别是为最下面一层的菌种包打针,人要蹲着才行。
“大年初一、初二和初三,我都是在香菇棚里过的。”谈起刚过去的春节,邵雪林告诉记者,因为那几天特别热,香菇都疯长,他和两个浙江师傅要不停地采,每天都要采四五百斤,“以前对香菇种植一点都不懂,现在也算多了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