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仓日报记者 张 立 文/图
璜泾镇杨漕村是我市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很多太仓人知道杨漕村也是因为这一点。然而,最近几个月,这个即使在太仓也算偏僻的村中,每周六或周日都会出现一个菜场,每次都有满满两大巴的上海人来买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上周六,记者到现场一探究竟。
还价的上海话此起彼伏
上午9点40分,记者来到杨漕村,村委会后面的一块空地上,菜摊已经摆得满满当当,青菜、荠菜、生菜、芋艿、花生、鸡、蛋……农副产品琳琅满目,这里就是传说中的“沪上”菜场,记者粗粗数了一下,摊位大约有30个,出摊的全部是杨漕村村民,卖的也都是自产的农产品。
大约10点钟,不知道谁叫了声“来了、来了”,只见一辆挂着上海牌照的大巴停在了路边,车上的人还没全下来,另一辆大巴也到了,两辆车上的人下来后,直奔菜摊而来,菜场很快热闹起来了。“菜新鲜是新鲜格,再便宜一眼,全部要了!”“侬格花生蛮好格,就是太巨了,八块洋钿一斤好了!”……一时间,菜场中还价的上海话此起彼伏,好在同属吴语,村民们用太仓话沟通倒也没什么不方便。
买了些芋艿、青菜和荠菜的老刘师傅告诉记者,他们都是上海一家超市的会员,这次来买菜是超市组织的回馈活动,上午在这买菜,中午到璜泾吃鸡,然后就回去,顺便看看农村风景。黄阿姨也买了不少东西,她说,这里的菜价和上海市场里差不多,但新鲜,而且都是农户自种自销,也放心一些。
一个多小时后,买菜的上海人开始陆续上车,而村民的菜摊也差不多都空了。“一蛇皮袋花生只剩这么一点了!”一位阿姨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天卖掉了30多斤黑衣花生,一斤12元,上次我邻居一斤卖16元,主要是我的花生多了,一大帮上海人围着讲价,就便宜点卖了。”
家庭合作农场带起菜场
据介绍,这个菜场出现于今年7月底,此后每周都会有一拨上海人过来买菜,偏僻的杨漕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上海人来?原来这是村中一个家庭合作农场与上海一家专营农副产品的连锁超市合作的产物。
杨漕村这个家庭合作农场由村民张青、徐爱经、王雪华在今年4月联合办起来。张青一直从事化纤行业,很有生意头脑,农场办起来后,为了打开销路,她联系上了上海这家超市,双方确定了合作意向。7月底,农场的农产品开始上市,不仅在超市卖,农场还和超市合作搞起了到田头买菜的活动,在超市方面,是回馈会员,在农场方面,可以卖出更多的农产品。
张青告诉记者,开始时,只有农场一家在这里卖,后来其他村民看到了,陆续自发来摆摊,她特别高兴,因为杨漕村比较偏,大家卖菜不易,在这里卖,销路不错,多少能增加点收入,而且品种多了,上海客人也高兴。
张青同时介绍说,能组织到这么多上海客人上门,上海人对到田头买菜这么有兴趣,也让她对农场今后的发展增添了信心,等到明年,农场的一些水果也能采摘了,会组织上海客人前来采摘,现在也算是打好基础,让更多的上海人知道杨漕村的农产品。
而村民们也对这个菜场充满憧憬,唯一让他们担心的是,露天菜场条件太简陋,如果周六、周日连续两天天气都不好,上海人就不能来了,他们希望村里能建一个大一点的能遮风避雨的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