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历史第一根桩,全面实现海港化,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1万标箱,位列全国集装箱港口第11位,货物吞吐量达1.23亿吨。20年来,太仓港抒写了一部时代传奇——
□记者 李孝忠
引桥从岸边伸向江心,幻化出一道道美丽的彩虹,波涛轻摇入江出海的船舶,卸下世界各地的高精尖设备以及铁矿石、煤炭、木材等原料,运走长江沿线、长三角企业的优质产品。经过20年的发展,昔日芦苇丛生的江滩上崛起了一座亿吨大港——太仓港,她枕江临海,气势如虹,犹如一颗璀璨明珠,在港口之林中熠熠生辉。
■1992年,打下历史第一根桩
“1992年6月9日,参与筹建‘浏家港’开发建设指挥部(后更名为太仓港开发建设指挥部);1992年10月28日,江苏长江石化码头开工典礼举行,太仓港打下历史第一根桩……”邢高前,原港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1991年四季度起直接参与港区筹建和开发,工作中养成了记“工作笔记”的习惯。尽管已经离开港区工作近6年,他的46本“工作笔记”仍清楚地记录着港口港区开发建设的每一个设想、每一次会议、每一项决定、每一个项目。
在国务院批准太仓港为一类口岸,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后,1997年1月18日,太仓港隆重举行开港典礼,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题词“开创太仓港建设新局面”。自此,太仓港发展日新月异。2001年,国家将太仓港定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干线港。2003年,江苏省将太仓港作为重点建设的“江苏第一外贸大港”。2008年12月,太仓港成为首批对台直航港口。2013年起,太仓港全面实施海港化。同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太仓港综合保税区。“见证太仓港发展壮大的每一步,作为一个太仓人,我感到非常自豪。”邢高前高兴地说。
“那时候,这里是一片江滩,道路没修,越野车勉强可以开进工地。生活办公用房是一家化工厂的旧厂房,一下雨,屋内就漏水,外面的积水倒灌进房内……但是不管怎么艰辛,我们都没有退却。”王永兴,1997年来到太仓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作,现为国际集装箱码头总经理助理。他目睹了国际集装箱码头、现代货箱码头、正和集装箱码头等码头开港,见证了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目前,太仓港集聚14家码头企业,累计完成投资494.5亿元,拥有各类码头泊位6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2个、集装箱泊位10个,总设计吞吐能力1.04亿吨、435万标箱,形成了集装箱、电力能源、液体石油化工、造纸、件散货等5大产业板块。
■全面海港化提升港口竞争力
全面实现海港化后,太仓港效率更高,运输成本更低,船舶出入更快。王永兴经历了太仓港从内河港到海港的嬗变,他对船公司的反响作了简要概括:目前航运价格非常低,不少船公司在亏,海港化直接带来费用的减免,无疑是给他们雪中送炭;过去外轮申请引航,手续繁琐,引进一个航次至少需要2天时间,而且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实施“一次申请、在航交接”后,船舶只需向长江引航中心太仓引航站或上海港引航站申请一次,简化了手续,工作更便捷了。
“去年12月19日,交通运输部再次发文,同意江苏太仓港作为沿海港口管理,2013年1月1日起执行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太仓港口管委会负责人说,近几年来,他们主动求变,抓住国务院《关于推进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出台和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太仓港带来的重大机遇,争取交通运输部出台文件,同意自2012年5月18日起对进出太仓港口的被引航船舶实行“一次申请、在航交接”;放开长江太仓港以下水域五星旗海轮进江引航,五星旗海轮无需申请引航就可自主进出太仓港,争取江苏海事局、长江引航中心出台了一系列落实政策,使得太仓港全面实现海港化。
太仓港不仅成为全国第一个享受海港待遇的内河港口,而且成为全国海运木材进口第一大港、大陆第一批对台海运直航港口、长江集装箱运输第一大港、长江沿线铁矿石进口第一大港、长江沿线最大的煤炭储运基地、长江沿线接靠船舶吨位最大的港口、全国第一家使用最先进集装箱快速查验设备的港口。太仓港口管委会负责人介绍,现在太仓港开辟国际国内航线110条,其中近洋航线13条,挂靠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12个港口,洋山支线19条,提供“定点、定线、定时、定航时、定价”五定服务,长江内支线46条,挂靠沿江(河)21个港口,内贸干线32条,实现沿海港口全覆盖。“虚拟口岸”快速通关模式覆盖全省,集装箱吞吐量位列全国集装箱港口第11位。